close

0523025成大鳳凰立方衛星.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與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團隊參與歐盟主辦之QB50計畫,自主發展兩公斤等級之鳳凰(PHOENIX)立方衛星,2017年4月18日藉由聯合發射聯盟(ULA)擎天神五號(Altas V)運載火箭發射運送至國際太空站,於5月17日由國際太空站進行佈放至400公里高度之軌道,並成功於地面站完成與鳳凰立方衛星之通聯。

鳳凰(PHOENIX)立方衛星乃是成功大學繼2015年10月成功發射自主開發1000公斤級推力的「成大Ⅲ型混合火箭」,完成太空技術與科學酬載實驗與測試任務之後,另一項航太科技的重大創舉,也為台灣航太技術發展締造新的里程碑。

鳳凰立方衛星為成功大學團隊所自行設計開發之兩公斤級立方衛星,長寬分別為10公分、高度為20公分。此一衛星搭載離子/中性粒子質譜儀作為主要酬載,也搭配成功大學自行發展之太陽紫外線感測器以量測太陽紫外線之活動。

0523026成大鳳凰立方衛星.jpg

成功大學鳳凰立方衛星之發展,由一群老師與學生組成之跨國團隊執行。此一計畫之指導教授為電機系莊智清教授與航太系苗君易教授。另外,電漿所陳炳志教授協助太陽紫外線感測器之發展,航太系鄭泗滄教授與趙怡欽教授支援許多測試有關之事宜。計有20幾位博碩士學生參與此一鳳凰立方衛星計畫。學生來自台灣、法國、德國、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秘魯與瓜地馬拉,成功大學鳳凰立方衛星團隊是名符其實一枝跨國團隊。

目前許多研究與投資均強調產業效益。鳳凰立方衛星之發展對於科學研究之創新、跨領域技術之發展、系統人才之培育、乃至國際化之呈現均有相當效益。更值得一提的是,參與鳳凰立方衛星計畫之ㄧ些學生現在已成立新創公司,期望為此一航太產業之發展持續努力。

QB50計畫為歐盟FP7計畫之一項科研項目,此一計畫主要擬於全球佈放近50枚立方衛星,以進行中低變溫層(mid-lower thermosphere)多點(multi-point)、現地(in-situ)量測與進行重返大氣層(re-entry)之研究。QB50計畫由比利時之馮卡門學院流體力學研究所(von Karman Institute for Fluid Dynamics, VKI)主持,來自五大洲、16個不同國家之近50所大學及研究機構參與此一跨國計畫。此次由國際太空站佈放之立方衛星計有28枚,除台灣成功大學一枚,還有澳洲三枚、南非兩枚、中國三枚、德國一枚、西班牙一枚、芬蘭一枚、法國兩枚、希臘兩枚、以色列一枚、南韓三枚、瑞典一枚、土耳其兩枚、烏克蘭一枚與美國三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