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019柳營奇美許益彰醫師.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腦中風,近年來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106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腦血管疾病高居第四位,亦奪走了11,755條寶貴的性命,其發生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並且男性多於女性,即便存活亦有極高比例會造成部分肢體障礙或失能,因此腦中風具有致死率高及致殘率高的特點。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許益彰醫師表示,什麼是腦中風呢?其定義為腦血管破裂或堵塞所引起的出血或血流不暢,致使腦內局部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失去部分功能而留下的神經症狀。一般而言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種類型,其中又以缺血性腦中風占多數,常見的臨床表現有意識改變、肢體無力、感覺異常、口歪眼斜、言語不清、吞嚥障礙、視野缺損、步態不穩、頭暈、流口水、大小便失禁等。

    腦中風急性期的中醫輔助治療方式有針灸、中藥、推拿、拔罐等,又以針灸治療最為普遍,其方法包括有頭皮針、體針、電針、耳針等。醫師能依不同手法刺激穴位來調節臟腑與氣血的功能,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針灸對於腦部血流量、局部微循環等都有明顯改善作用,因此能促使血脈通暢,恢復腦部血液供應、減少因缺血所致的腦組織壞死,並可阻止病情繼續發展,提高神經系統的自我修復與代償能力,加速自然恢復過程、縮短病程。

    在腦中風發病之初,現代醫學的治療是搶救生命關鍵,待生命徵象穩定後,中西醫結合可提高治療效果與生活品質,近年來本院中醫部持續推動「全民健康保險西醫住院病患中醫特定疾病輔助醫療計畫(指腦血管疾病會診、癌症會診)」,「腦中風」患者在住院期間經主治醫師同意,即可會診中醫輔助治療,提供腦中風患者妥善的醫療照顧,掌握恢復的黃金期。

    許醫師表示,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依臨床症狀可分為「中臟腑」和「中經絡」兩種證型。「中臟腑」證型的表現為意識改變、神智不清。其治法為使用醒腦開竅針法,臨床常用面部穴位(人中、素?)、上肢穴位(內關、勞宮)、下肢穴位(三陰交、湧泉)等穴位加強刺激,促使意識之恢復。「中經絡」證型表現則為意識未改變,僅肢體受到影響,症狀為口眼歪斜、顏面麻木、肢體麻木沉重或半身不遂等。其治法為使用頭皮針及體針來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對於肢體偏癱、口眼歪斜、智力減退、失語、吞嚥困難等症,臨床常使用頭部穴位(運動區、感覺區、語言區、百會、四神聰)、面部穴位(迎香、地倉、頰車、廉泉)、上肢穴位(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下肢穴位(足三里、陽陵泉、陰陵泉、三陰交、太衝)等穴位來促使神經功能恢復。

    許益彰醫師提醒,腦中風具有再發率較一般人高的特點,因此“預防再度中風”便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平時除了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並戒除抽菸、喝酒等不良習慣外,有醫學研究顯示,針灸配合服用西藥,預防再度中風的效果比單純用針灸或西藥預防較佳。因此,把握六個月內的黃金時期,在腦中風發生後應持續耐心的針灸與復健治療,並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將有助於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減少永久性的功能障礙,盡早回復正常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