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207012大正公園.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臺南市定古蹟原大正公園(即湯德章紀念公園、民生綠園)在經過一年餘的古蹟修復與公共藝術品設置後,即將重新對公眾開放。這是臺南市現存最大的交通圓環,公共藝術〈迎風〉並於7日正式安裝於圓環中心。

    原大正公園圓環的建置,始於1901年實施「市區改正計畫」所規劃的防火公園,向周遭輻射七條主要道路-民生路、公園路、中山路、青年路、開山路、南門路和中正路,環繞眾多重要古蹟:國定古蹟原臺南州廳(國立臺灣文學館)、市定古蹟原臺南合同廳舍(臺南市消防隊)、市定古蹟原臺南州會(整修作為中西區圖書館)、國定古蹟測候所(交通部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展示館),並且鄰近林百貨、舊警察署(臺南市美術館1館)、鶯料理、勸業銀行等具代表性的歷史景點,是臺南市歷史城區的核心,也是各國遊客尋訪臺灣現代文化發展的起點。其文化資產意義在於見證西方都市計畫手法運用於臺灣城市的發展上,代表著臺南都市現代化的新興中心與交通幅輳,肩負都市發展所需景觀美化、市民休憩及防災避難等功能角色。

    城市空間的規劃,反映其發展脈絡與歷史記憶。而紀念地標的塑造,則為凝結市民情感上的共鳴,體現社會共同的價值認知。原大正公園是一處最適於展現城市鮮明意象地標的所在。然而,回顧這座圓環的歷史沿革,過去的政權及統治者,都曾企圖在此地高豎雕像,以宣揚其統治威權,日治時的兒玉源太郎雕像乃至國府來臺後的孫文銅像兩者皆然。這些威權象徵的背後,卻各自背負著臺灣不同歷史時期各個族群的傷痛。

    有鑑於藝術可以跨越不同的族群,展現柔軟度與包容力,市府爰於園環修復後,今日正式設置公共藝術品〈迎風〉,這個由女性藝術家莊靜雯創作的作品,展現舞者在冰天雪地中滑行的身影,在凜冽的寒風中曳曳生姿。這樣不畏逆境的意象,猶如湯德章律師熱愛臺灣這塊土地的精神與堅持,象徵臺南城市多元與包容的歷史厚度,柔軟回應紛雜難解的歷史情緒,彰顯此一歷史場域的精神及價值意義,凝聚市民的認知與情感,更展現臺南作為臺灣「文化首都」的高度,以及臺灣歷史由政治威權走向文化思維的新時代格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