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日前高雄市發生哥哥砍殺精神障礙妹妹的家庭悲劇,被殺害的妹妹疑似患有精神疾病,30年來都由哥哥獨力照顧,不堪長期照顧的身心壓力,因生活上的相處發生細故及衝突,導致案兄一時情緒失控而做出殺人行為,令社會大眾感到難過及遺憾,而這案件亦突顯精神疾病照護者承受巨大身心壓力的問題。
小麗(化名)是衛生局追蹤關懷的精神病人家屬,家中有年邁雙親,父親罹患思覺失調症長達35年,平時擔負日常照顧及陪伴父親返診追蹤的主要照顧者,也因為了照顧病父而選擇單身未婚,有時父親病情不穩,受精神症狀干擾而有幻聽、妄想時會出現拒絕服藥、情緒易怒、對家人及鄰居謾罵、夜裡失眠在家咆哮等干擾情形,導致小麗照顧壓力大,當訪視員予表達關懷時,小麗會不禁落淚哭泣。
根據衛生福利部精神照護資訊管理系統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本市精神疾病追蹤照護人數為10,621人,其中四級追蹤照護為4,780人(備註:四級照護即病情慢性且較趨穩定),佔精神追蹤照護人數45%,也就是說有將近一半的精神病人已趨於慢性化,需要穩定就業、就醫、復健及長期安養持續關懷,由本市衛生局及轄區衛生所定期追蹤服藥治療情形及關懷服務,傾聽精神疾病患者及照顧者的心聲,陪伴支持,藉由服藥改善控制症狀及定期門診追蹤,其復發率低。
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當精神病人的病情逐漸慢性化,其認知功能、自我照顧等能力逐漸下降,極需仰賴家屬的照顧及協助,且在我國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下,相當強調照顧精神病人是家庭的責任,家人是精神病人主要的照顧者等觀念。而家屬照顧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比照顧一般身障者還要辛苦,因為精神病人的社交互動常出現障礙,必須經常處理病人的情緒不穩定所帶來的諸多問題,而長期的照顧工作是消耗體力及心力的,且充滿壓力,壓力來源可能有照顧的疲累感、社會對於精神疾病的標籤化、面對精神病人可能拒絕治療、難以預期的突發暴力行為等等問題,這沉重的壓力可能讓長期照顧者演變成生病者,輕者可能罹患憂鬱症、焦慮症,嚴重者甚至罹患重大精神疾病,因此,重視及關心精神疾病照顧者的身心壓力是重要的議題。
鼓勵精神疾病照護者可以這麼做:1.適度的放鬆自己:適當的暫時離開照顧工作,唯有健康快樂的家屬,才能給予被照顧的親人良好的照顧;2.參加支持團體或講座,吸收新知及與有共同經驗的家屬相互分享;3.正視自己的情緒,不要任由負向的情緒累積;4.尋求專業資源的協助;5.與家人一起分工,不要讓自己獨自承攬照顧的責任;6.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現今精神醫療資源及精神復健資源愈來愈進步、愈完整,除了常聽到的有精神科醫院、診所的專業醫療協助,亦有提供穩定的精神病人的復健場所,如精神復健機構(日間型、住宿型)及精神護理之家等,能提供個案家屬喘息的服務,協助家屬在沉重的照護壓力下,能夠有資源伴隨一起為精神病人的復健做努力,讓精神病人能在社區穩定順利生活。若市民朋友們有精神疾病照護上的困擾與需求,除了可就近與轄區衛生所聯繫外,亦可與衛生局連繫,上班時間可致電(06)2679751分機377-379或06-6357716分機162(或164),或上臺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health.tainan.gov.tw/tnhealth/心理健康科/精神衛生業務查詢相關資訊,另衛生局提供免費心理諮商服務,歡迎有情緒困擾的照護者來電預約,衛生局可安排專業心理師陪伴溫暖您受苦的心情,上班時間撥打預約電話(06)3352982或6377262。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臺南市政府衛生局關心您的健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