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社會中長期存在「婆婆」的角色是威嚴、嚴厲以及是婆媳關係中地位相對高位的迷思,於是許多婆婆遭受虐待的景況,並不容易獲得理解,但臺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以下簡稱家防中心),卻屢接獲婆媳間關係衝突的案件,並經社工介入處理後,婆媳關係逐漸修復。

阿雀(化名)今年66歲為家管,與兒子媳婦同住,阿雀與30歲媳婦小玲(化名)常因生活習慣不合而有口角爭吵,今年初因小玲關門聲音太大聲,阿雀口語相勸,小玲生氣下將鑰匙甩向阿雀,造成臉部受傷。家防中心接獲通報後,經社工3個月的關懷陪伴,提供福利資源、家庭輔導、情緒支持與協助小玲情緒管理學習後,現在婆媳關係漸修復,生活上漸能和平相處。

 家防中心社工剛開始接觸阿雀時,阿雀為維護親情及面子,不願意申請保護令或接受相關服務,社工了解到阿雀平時為家管,經濟為兒子媳婦支應,媳婦小玲為職業婦女,又有房貸壓力,情緒管理較不佳,故社工先提供福利資訊,也表達可以協助婆媳相處及情緒管理之技巧,經過3個月與阿雀及小玲家庭關懷輔導後,婆媳聊天話題變多、口角變少,婆媳關係逐漸修復。

 臺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統計發現:臺南市家庭暴力案件類型雖然仍以親密關係暴力居多,惟直系親屬家暴案件自104年1,380件與103年1,067件相較為正成長,其中子女或媳婦對父母施暴的情形103年有72件,104年有96件,顯見家庭暴力案件類型隨著社會人口結構改變亦逐漸呈現不同的暴力態樣。

 社會局家防中心鄭妙君主任表示,人相處在一起,難免會有摩擦,要化解婆媳問題,重要有?三多?,就是多尊重、多溝通、多良性互動,呼籲家暴被害人能勇於透過撥打全國保護專線113通報,接受專業社工的協助,透由相關單位的協助,共創家庭和諧與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