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015南社嬉春圖.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南社」為日治時期臺南古典詩人社群所創設的詩社,當時與臺北瀛社、臺中櫟社並稱為臺灣三大詩社。本次於鄭成功文物館展出的「墨潮-瀛臺先賢書畫展」共有8個分區,其中一區即特別展出「南社」詩人的書畫,邀請市民朋友觀賞展覽,窺見日治時期馳騁於詩墨背後的臺南摩登與風花雪月。

    南社的成員多為臺南在地詩人,其墨跡在臺南亦隨處可見,本次「墨潮」展出有連橫、趙雲石、洪鐵濤、羅秀惠、蔡碧吟、楊鵬摶等多位南社成員作品。其中羅秀惠所寫的匾額及碑文,散見於祀典武廟、開元寺、南鯤鯓代天府等;洪鐵濤的父親洪采惠曾為北極殿的管理人,在此則可見到洪鐵濤的對聯;此外,蔡國琳的幼時課捲則長期展示於赤崁樓。他們的墨跡,都根植於在地,與臺南的關聯深厚而密不可分。

    南社草創之初沒有社長,是一鬆散組織,社員增加後漸具規模,明治42年(1909)選出第一任社長蔡國琳,此後趙雲石、黃欣、吳子宏相繼主持,社團活動以「擊缽吟」為主,即以規定格律、主題或詞位方式,進行匿名賽詩。南社每年有春秋兩次佳會,開元寺、固園黃家等地,是其最常聚會的所在。

    另外,日治臺南知名的《三六九小報》,也是南社會員在1930年所創辦的,其社址就位於今民生綠圓公園路附近。《三六九小報》刊頭由洪鐵濤題字,其宗旨為針砭社會,內容主要是歷史和詩文,白話文章較少,專欄則有包括「雜俎」、「史遺」、「花叢小記」等。由於讀者的階層趣味,「花叢小記」以藝妲風月為關注對象,從美人、詩歌,乃至新興的喫茶、活動映畫為風雅能事。作為日治中期以後少數的漢文期刊,《小報》以通俗推廣閱讀、取笑謔筆法排遣餘興,不奉承當政;加以持續發行,內容通俗,文白不拘、韻散皆錄,與同期的《詩報》分進合擊,也使古雅臺人的餘韻,得以存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