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015水交社工藝聚落.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由文化局修復中之「水交社文化園區」,2018年夏天將完工啟用。園區正式成立前,為活化鄰近公園區空間,文化局循「321巷藝術聚落」模式成立「水交社工藝聚落」,徵選工藝創作團隊進駐,使水交社工藝聚落成為一座兼具「傳統工藝」與「城市生活」的休憩新場域。

  位於府城南郊的水交社地區富含多元文化的意義與歷史厚度,歷經清代、日治,乃至戰後作為空軍眷村等不同時代用途,如今則面臨都市更新及文化資產保存議題,使其有如臺南近代開發史的縮影。目前市定古蹟「原水交社宿舍群」刻正由文資處進行修復工程,後續文化局將活化為「水交社文化園區」,預計2018年夏天完工啟用。

0624016水交社工藝聚落.jpg

    由於公園區部分非文資空間已先行整修,為使園區先行活化再利用,文化局循「321巷藝術聚落」模式,成立「水交社工藝聚落」,徵選12個工藝創作團隊進駐,為臺南古都的傳統工藝技能增設一處保存展示據點,提供傳統工藝、城市生活及歷史人文互動對話的嶄新空間。透過作品展示、工藝體驗課程及相關教育推廣活動,期能鼓勵市民朋友從手作中體驗工藝之美、扎根生活美學。

  水交社工藝聚落共有12個進駐空間,類別涵蓋金工、琉璃、木藝、陶藝、竹編、織染、拼布、銀製品、羊毛氈、戲偶雕刻與帽冠紙藝等,獲選的單位分別為雲語藝術工作室、清華閣周祐名掌中劇團、玩具醫生、ClayWay銀黏土製作所、魯班‧工坊、甘丹日子、府城茶器工坊、7182竹工坊、RECALL設計工作室、竹好玩藝、茶布屋及木梁作。其中位於5號空間的魯班‧工坊是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的延伸分部,不只維持本館魯班學堂專業木工榫卯技藝的教學,更強調「不插電」的手作體驗課程;RECALL設計工作室則是由南臺科技大學老師帶領同學們組成的藍染實驗品牌,結合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植物染研究會」,建立南臺灣天然染色工藝交流平台。各團隊在歷經3個月的空間規劃設計、進駐與裝修後,全區終於將在本週末正式開幕對外營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