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2017臺南研究博碩士論文獎學金頒獎典禮30日在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舉行,今年度計有3位博士生與14位碩士生參與徵獎,共有羅宥騏、王怡文、張淑賢、陳亭靜、黃柏華等5名碩士生得獎。

其論文主題分別為產業(產業發展史)、醫療地理(登革熱防治)、宗教(漢人傳統道教信仰)、教育史(西方教育與臺灣女性)、藝術(教會圖像)等五大面向,不僅呈現出多樣性的研究風貌,更顯示臺南具有多樣性的人文社會科學議題值得學子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

一、得獎者羅宥騏,針對楊桃這項作物,以歷史角度觀察民國60年代至90年代,楊桃如何奇貨可居、市場價格優異,吸引農民廣泛種植,惟熱潮消退後,逐漸在國內市場邊緣化;歷經主要經濟作物由盛轉衰的兩代農民,對於務農的觀念與生產策略又有何不同,世代之間對於農務實作友何矛盾與衝突。作者希望透過研究,瞭解臺灣農民在歷經時代演變與資訊的變化中,如何因應與轉變,忠實呈現出臺灣農業的現況。

二、得獎者王怡文,則從在地臺南人的身份深切研究與關心登革熱這項疫病的傳染。透過地理學的縝密分析以及臺南市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供的基礎人口統計資料、地籍資料、土地使用分區圖、基礎設施管線配置圖與登革熱確診病例統計等開放資料,運用地理資訊系統,統整多方因素進行空間分析。研究希望搭配實地訪查、掌握微地形變化、排水道設施狀況、公園綠地乃至店家之積水容器、甚至小尺度氣溫變化等一手資料,模擬蚊蟲滋生與病毒傳播環境,期望在未來能提供臺南市政府及市民作為背景資訊,更有效率地防治登革熱疫情發生。

三、得獎者張淑賢,希望透過研究臺南傳統施家道壇三代的歷史演變,瞭解道教在社會變遷中如何因應與轉變,藉由本次研究也更進一步保存重要的道教文獻資料,擬透過口述訪談瞭解法國專學者施博爾(Prof. Kristofer M.Schipper,又名施舟人)在臺灣研究道教與道士歷程,擴充臺南道壇早期史料。

四、得獎者陳亭靜,是出身臺南的研究生,他在學習過程中得知西方傳教士來到臺灣傳教的事蹟,其中當時的傳教者李庥牧師太太-伊萊莎以及後續的女宣教師在臺灣女性受教育的工作上所做出的努力,引發研究者高度興趣。19世紀的臺灣女性接受教育並不普遍,但在李庥牧師娘、朱約安及文安姑娘等的努力下,使得當時的女性能夠有機會接受西方教育。他希望透過文獻的耙梳,瞭解當時女學教育內容、西方女性教師與臺灣女性的互動,以及女學教育在近代臺灣社會中所帶來的啟蒙與影響。

五、得獎者黃伯華,以其就讀臺南藝術大學的背景,希望保留19世紀臺灣對外開埠後,在與外國交流上除歷史文獻記載外的圖像資料補充。他將以「基督教宣教圖像」為研究對象,梳理臺南地區長老教會宣教圖像文宣品的內容,闡明清末民初中國及臺灣社會與華人文化風土如何在西方傳教士的眼中呈現,以及西方信仰、藝術文化與價值觀如何被轉用並融入華人的生活圈。透過宣教文宣品流傳路徑的釐清,也重揭當時臺南繁盛的基督教傳教活動與中國東南沿海的廈門、汕頭一帶之密切關聯,以及東西藝術文化交流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