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035曾淑嬋.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絞胎陶藝」的藝術早在宋朝即有,當時的作品只是利用土原本的色彩差異,混土絞在一起,所以只有泥色變化而已。 而曾淑嬋的絞胎創作,是近五年的事。一開始接觸陶藝只把它當成生活休閒樂趣的曾淑嬋,發現傳統陶藝已不能滿足其創作的慾望,以致於絞盡腦思自創新的陶藝工法,把釉色與圖形融入土內,更別於ㄧ般陶藝,在不怕失敗,不厭其煩的努力下,終於實現夢想。於是在擁有二十年的陶藝經驗中,不斷創新精進,琢磨調製,終超然於傳統陶藝,創立一種新的陶藝工法『絞胎新陶藝』。

   「絞胎新陶藝」創作作品,所呈現出的花紋與色彩變化,都是經過無數次淬鍊試驗後的心血結晶。而這種陶藝創作複雜,工序繁瑣,舉凡陶土試煉、釉色調配、土與土拼合、水分控制、窯燒溫度控制、修坏打磨等,一個作品花上四、五十個鐘頭是家常便飯,而且只要一個環節不對,稍不慎就前功盡棄。所以每一件成品的誕生,都是唯一的創作絕無法複製或相似。

    最近兩三年內積極不斷自我創作,以致於研發出另一種新的工法取名「崁胎」,曾淑嬋的崁胎作品除了與絞胎具有顏色、圖形、一體成形之外,作品更有層次變化,其創作除了賞心悅目,完全呈現古典又現代的陶藝精品。本展覽自107年5月26日至6月10日在臺南文化中心第三藝廊展出,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前往欣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