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017原來的我.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原住民族是臺灣這塊土地原來的主人,400多年來被外來政權輪番的統治,清朝時期稱原住民為「番」、日治時期稱原住民為「高砂」,國民政府則稱為「山胞」。正名運動的歷史,是臺灣社會共享的珍貴資產,它不斷提醒我們,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是如何得來不易。因此,原住民族日不只是原住民族的慶祝活動,更是全民共享的、最重要的「國家紀念日」。

1984年起,為爭取原本即屬於自己的權利,原住民紛紛走上街頭,突破國家與主流社會帶來的困境,建立原住民族的地位與集體權;1994年「山胞」終於正名為「原住民」,「原住民」稱呼正式納入憲法。

今年,適逢原住民正名27週年,黃偉哲市長表示,透過《原來的我》原住民族紀念日系列活動,讓新一代的原住民青年及社會大眾,回到歷史的現場,看見族群覺醒的過程,從而理解「正名?、找回「原來的我?對於原住民族的重大意義。正名的意義,不僅是去除長期以來帶有歧視的稱呼,更突顯原住民族才是臺灣「原來的主人」的地位。而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行政院在2005年核定8月1日為「原住民族日」。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白惠蘭並表示,本展覽自110年7月31日至8月15日止,週二至週日10:00至18:00,於國立臺灣文學館1樓文學沙龍展出,開放民眾免費參觀,誠摯邀請大家一同鑑賞。另於8月1日(星期日)下午2時至4時,於展覽會場舉辦「原住民族音樂敘事暨文學講座」(需事先報名),邀請鄒族音樂哲人高英傑及原住民族文學學者浦忠成聯袂講座,敘說原住民族文學於原住民族正名相關著作及意義,並分享早期散落田野、珍貴的鄒族音樂史料;相關訊息刊登於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官網(https://reurl.cc/W379z7)及粉絲專頁(https://fb.me/e/1RUqjJqH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