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018陳奮雄文集.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年近80,對多數人來說應是能放慢腳步,品味人生的年紀,才剛擱筆半年的陳奮雄卻已按耐不住那共生於五臟六腑的書蟲,有別以往政府機關或者地方團體的邀約,這次既沒有研究經費也沒有研究助理,在諸多親朋好友的支持下,他以數年時間進行研究,並走訪日本、歐洲及印度等各個國家,完成出版《臺灣史論文集》與《國外史蹟勘考記》各上、下2冊。

    《臺灣史論文集》彙集了陳奮雄先生自2014到2021年間曾經發表與尚未發表過的臺灣史論文以及文史界紀念文等相關文章,共計28篇。從〈府城東郊鯽魚潭的變遷與開發〉開始,經歷荷蘭時期的宗教教育與蘭嶼的開發,直到〈乙未清日澎湖戰役〉爆發、日軍艦隊於1895年3月攻打澎湖為止,陳奮雄先生以表格搭配文字詳細描述該次戰役的始末,並講述了澎湖的軍事設施-媽宮城,隨著戰爭變遷從興建到拆除的種種細節。接續乙未後的發展,自臺灣割讓日本講到「臺灣民主國」,又以臺南市仁德區為例,講述從日治到戰後,臺灣鄉村國民教育的變化,深入探討地方聚落的發展與禮俗文化。

    另外,為將自身所見所聞留傳給後代,建立真實的道標,陳奮雄先生將他2014至2019年間前往國外史蹟勘考紀錄匯集成冊,成就《國外史蹟勘考記》。他以遊記形式搭配超過百張的照片與表格,忠實描述各個國家不同建築的外觀、宗教、地景與相關故事,過程中鮮少評斷,而是將個人感想留在篇章的結尾,讓讀者能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了解當地的歷史與文化發展。

    陳奮雄先生出生臺南,結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曾任職文賢國中教師兼組長、主任,並擔任過臺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及臺南市文史協會理事長、顧問等職位,一路走來對臺灣史的熱情昭然可見。

    對陳奮雄先生而言,歷史的價值在於指引人們以「真」為方向前進,自1979年開始,他決定以研究臺灣史為終生職志,期間完成《仁德鄉志》、《台南市文獻半世紀》以及《台南開基武廟書》等諸多著作,過程中,那心繫後代教育,致力於記述臺灣歷史的責任感,也漸漸變成他本身的樂趣。

    陳奮雄先生說,希望自己「低調的享受生活、高調的享受人生」,四處勘查歷史已成為這位勤懇的學者退休後享受人生的方式。如今他將這段日子的研究成果留給社會,希望後代人們能在認識臺灣歷史的過程中增進對臺灣的認同,對他鍾愛的臺灣史盡最後一份心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