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台南市政府依《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第6條,公告「台南市安平暨鯤喜灣歷史街區」計畫,除為國內少數針對海岸地區所擬定的街區計畫,也是南市第一個跨行政區的歷史街區計畫,計畫範圍包括安平舊部落、漁光島、鯤鯓(龍崗)、喜樹、灣裡等聚落。
文化局表示,2012年訂定《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以來,市府已陸續公告鹽水、府城(含緩衝區)、新化、麻豆等5個歷史街區計畫。這次考量安平熱蘭遮城肇始的台南400年紀念活動,以及漁光島、鯤鯓(龍崗)、喜樹、灣裡等鯤鯓聚落的歷史脈絡與未來長期發展,特別列為歷史街區。
文化局表示,位於台南西南沿海的鯤鯓地區400年來環境變化極大,鯤鯓島嶼不僅是過去台江內海上臺灣與國際接軌的門戶,隨著地理環境變遷,現已成為沿海跨越行政區的都市聚落。各聚落仍有著最早因應地形地貌而形成的原始核心範圍,並隨著地理變遷、都市發展,逐漸向外擴張,有著不同的空間紋理特色與景觀風貌,同時也藉著藍色公路(水路)或歷史路徑相互串聯著。
另外,安平暨鯤喜灣歷史街區計畫中針對豐富民俗人文有重點措施鼓勵,希望透過教育推廣、文化經營等補助來推廣。而各聚落也有著不同的定位,鯤鯓(龍崗)為安平與南區之間重要的水陸樞紐,希望可以運用藍色公路,與安平、府城相連結,吸引更多民眾到南區。計畫定位漁光島為藝術海島、安平為歷史重鎮;喜樹則是與海岸生活最密切的樂活海濱;而灣裡聚落中的灣裡路則是本計畫中最適合示範歷史老屋立面整修的區域。
文化局表示,全台有很多老街,多數是政府花經費整修,居民不一定認同,後續保存困難,但透過歷史街區的設立,逐漸凝聚共識,讓民眾認同,自發性配合保存,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