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032柳營奇美醫院.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台灣每30分鐘就會增加1名失智者,另在衛生福利部112年全國社區失智症調查報告中,年齡層越高失智症盛行率則越高,65歲以上盛行率為7.99%,但到85歲以上時盛行率已高達20.04%。此外,將失智個案與全民健保資料庫串聯,發現失智者相比無失智者有較高的就醫次數、急診與住院風險、及醫療費用支出。由以上可知,在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時刻,失智人口預估會快速攀升,對病人、照顧者甚至社會,都可能帶來嚴重的衝擊。

    李小姐,67歲,右大腦中風四個月,屬於血管梗塞型中風,門診時面部呆滯,左嘴角流涎,詢問問題回答緩慢,言語不甚流暢,屬於輕度失智症。經過一週三次針灸治療,一個月後言語流暢度提升,左側無力肢體活動度增加。
    洪吳太太,78歲,診斷為失智症,手上掛有姓名住址鍊牌,門診時家人代述其吞嚥異常、下肢無力,平常會重複詢問問題,說話邏輯異常,表情淡漠,日夜顛倒,曾有輕微攻擊性,一週針灸三次,吞嚥狀況改善,失智症狀維持無退化,目前搭配失智日間課程,為失智症重度患者,生活日常無法自理需人照顧。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李俞生醫師表示,現代醫學對於失智症認為是一種持續性神經退化疾病並且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能透過認知異常及記憶缺失被定義出來,從病理特徵上主要是腦神經細胞壞死,其造成的因素認為與氧化物累積、鐵分子代謝異常、脂質代謝異常等有關,進而引發巴金森氏症及阿茲海默氏症。

中醫歷代對失智症(痴呆)的認識及治療,已發展出多樣的治療方式,其中可透過中藥補氣化痰特性來改善腦部海馬迴神經損傷,亦可藉由減少細胞氧化和改善神經退化達到改善認知,以及透過抑制鐵誘導細胞死亡來改善學習及記憶力。目前已知能夠有拮抗壞死過程的中藥萃取物,如連翹酯苷A(Forsythoside A)有抗鐵引發細胞死亡效果、紅景天苷(Salidroside)透過抑制神經性的鐵誘發細胞凋亡改善失智症狀。另外,針灸穴道也能達到改善失智症狀的效果,特別是在輕度及中度失智症的階段,其療效較明顯。

0719033柳營奇美醫院.JPG

臨床上失智症可分為下列幾種類型,首先是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如阿茲海默性失智症,為腦部神經微纖維糾結及老年性斑塊形成,在唐朝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藥方》中記載的開心散,其組成包括人參、遠志、石菖蒲、茯苓等,經動物實驗行為觀察評估以及顯微鏡觀察腦神經組織,發現服用開心散後腦神經纖維糾結的數量和斑塊有效減少,能達到緩解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會出現漸進性人格變化和行為控制力異常,合併語言障礙,透過針灸穴道,百會穴、四神聰穴、太衝穴、神庭穴、本神穴,改善腦部血流治療症狀。

「路易氏體失智症」:是由於路易氏體沉積,出現認知功
能波動、視幻覺和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情緒不穩或妄想等,治療方式以開心散加上疏肝解鬱、醒腦開竅中藥加減,並搭配每週2~3次針灸,能夠緩解症狀。「血管性失智症」:因腦部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造成腦部細胞損害,使認知功能減退,常見症狀如情緒及人格改變、尿失禁、吞嚥困難、構音困難和步態不穩(失足跌倒),治療方式透過針灸為主,服用中藥為輔,讓前期及中期患者可以持續恢復至正常狀況,後期患者能夠維持原先狀況減緩退化。

李俞生醫師表示,中醫依循病人不同體質與病理條件而處方用藥及針灸外,尚有按摩、導引(八段錦)、吐納、氣功、太極拳等治療方法,都是治療失智症病人的利器。另外,失智症若能早期診斷及治療,將能有助於延緩病程,因此當家中長輩有出現失智的症狀(可透過AD-8量表或SPMSQ量表檢測),千萬別輕忽,應盡速就醫,以利後續病情的控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之寶 的頭像
    黃之寶

    新南瀛部落格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