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040作家路寒袖.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國立臺灣文學館「府城講壇」5月14日下午2點30分邀請現任臺中市文化局局長王志誠,同時也是作家路寒袖蒞臨演講,以「我的臺灣詩旅行」為題,分享他創作歷程上的心路轉折,以及他在文學路上沿途所見、所感。從詩歌出發,與民眾展開一場臺灣行旅,跟隨詩人的腳步,完成一場旅行,走過臺灣各地,也分享詩人的人生風景。

早在投身公部門前,路寒袖已決定文學創作為其一生的志業,就讀臺中一中時與同好共組「繆思社」,是他創作生涯的起始。高中畢業後,一心只想早日成為小說家的他拒絕聯考,為了豐富人生閱歷,開始長達兩年的流浪生活。他以「路」為筆名字首,意為「人生之路,走不盡」;取自杜甫《佳人》詩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寒袖」,暗喻他當時投稿屢屢碰壁,懷才不遇的心境,自此「路寒袖」成為他闖蕩文學界的名號。

為路寒袖的迷茫生活畫下句點的,是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作家楊逵。路寒袖在東海花園與「用鋤頭在大地上寫詩」的楊逵共同生活了四個月,楊逵因而成為影響路寒袖重新建立文學觀的關鍵人物,讓他體認到創作、土地與生活密不可分。

而後,路寒袖逐漸轉為新詩創作,尤以臺語書寫為主,並創作臺語歌詞,讓文學以歌謠的形式滲透到常民生活之中。膾炙人口的代表作除了〈春天?花蕊〉、〈臺北新故鄉〉等,還以〈畫眉〉、〈思念的歌〉分別奪得第六屆、第七屆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獎。近年,他行遍各地,嘗試以鏡頭與詩句記錄土地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