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國立臺灣博物館近期將左鎮人頭骨化石分送往美國及澳洲實驗室,以最新碳十四(Carbon-14)定年方法,新測得左鎮人頭骨推測年代為3千年,推翻國內各界原2、3萬年前認知。市府表示,目前尚未看到正式研究報告,但如新研究取得學界共識,相關展示資料亦將配合更新。此外,研究結果對推動中的左鎮菜寮化石文化園區的規劃不僅毫無減損,這段求真的過程,也將成為園區未來最寶貴的教材。

    文化局指出,典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原件,其中右頂骨殘片標本編號200-1及200-2(最新鑑定編號AH6672、AH6673)於1976年由臺日學者合作發表論文,判定年代為距今2至3萬年前,即所謂「左鎮人」。但因出土處早已遠離原地層,一直無法確知地層位置,加上未發現相關石器等文化遺物佐證,學界始終無法得知左鎮人的文化模式。

  這次由臺博委託清大邱鴻霖老師,以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法中最新的「加速器質譜碳十四定年法」(AMS 14C)技術,抽取骨膠原蛋白重新定年(Bone collagen dating),係當代針對5萬年內考古樣本,具一定可信度與精確度的定年方法,其成果值得學界留意。

    國內考古與地質學界對左鎮人的年代推估,一直持有不同的看法:部分考古學者質疑年代約2至3萬年前的說法,是早期以氟和錳計量所測定,但若從測年方式準確性來看,可能要下修為至今1萬多年前;然部分地質學者則認為,左鎮附近並無2、3萬年前的地層,因此反而推測左鎮人的出土年代,還可往上追溯至10萬年前以上。即便年代長短眾說紛紜,菜寮化石館始終堅守陳春木等前輩的研究精神,論述及展示上皆以當代科學主流判定為準。

   市府認為,無論學界最終結論如何,「左鎮人」已經實質開啟了百年來的臺灣考古研究,其研究歷程更代表「求真」、「不斷否證」及「超越自我」的科學精神。而這樣的科學精神及詮釋過程,未來也將成為化石園區的核心價值,形成園區教育推廣最重要的一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