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021成大彭怡禎.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癌細胞在惡劣環境,為何仍能存活甚至過度生長?成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彭怡禎的研究發現,癌細胞中會促進癌化的蛋白質Myc是關鍵之一,Myc可以使癌細胞用來合成麩醯胺酸的酵素表達量增加,去自行合成麩醯胺酸,促進癌細胞增生;研究也領先國際發現,Myc能透過調控機制,不需改變細胞DNA序列就能改變某些基因的表現量,快速因應環境改變;嶄新的研究成果獲矚目, 2015年12月發表於國際頂尖期「細胞代謝」。

彭怡禎表示,癌細胞的新陳代謝與正常細胞大不相同,會發展出各種克服不利生長環境的機制,自己的研究找出癌細胞發展重要代謝路徑之一,若能針對此點設計藥物,控制並改變其代謝異常現象,將可有效阻止癌細胞增生。

細胞複製、分裂需要養分,在養分嚴重不足的環境下,正常細胞會凋亡,為何癌細胞仍能生存?彭怡禎助理教授2012年起培養乳癌細胞株進行相關研究。

學界已知,癌細胞會吸收某些特定胺基酸如麩醯胺酸,經由新陳代謝途徑促使癌細胞增生,彭怡禎助理教授研究過程發現蛋白質Myc,可以使癌細胞中用來合成麩醯胺酸的麩醯胺酸合成酵素增加,使癌細胞可以不假外求,自行合成所需的麩醯胺酸,並促使細胞吸收其他必需胺基酸的量也增加,從而促進癌細胞增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