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018成大永續發展.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2016年國際灌溉排水協會潮間帶永續發展委員會國際短期課程-潮間帶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與調適,8月1日起一連5天在成功大學舉行,近20國家官員、專家學者、環境規劃與管理人員等齊聚;課程介紹台灣經濟發展、民眾生計及海濱生態共生共存的經驗與努力成果以及台灣的實力,還要透過課程與國際構築緊密的連結,擴展台灣能見度並展現對國際重要議題的關心及成果,讓世界認識台灣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實質能力。

成大副校長黃正弘致詞表示,潮間帶是大自然重要的生態系統一環,氣候變遷帶來乾旱、洪水、海平面升高等對潮間帶帶來重大威脅,都需要加快腳步因應,以韌性、彈性的態度來面對。相信為期一星期的課程以及參訪與實作等,大家會有豐富的收穫,以韌性精神面對問題,讓地球永續發展。

李鴻源教授分析近年來極端氣候帶來的洪水、暴雨等異常現象,也提台灣特殊的地理環境,山高、水急、蓄水不易等問題,曾遭受的大自然災害如921大地震等;他清楚明白的告訴與會者,大自然災害會發生,但面對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各國都要事先規劃因應、準備,以韌性面對災害、進而減低災害發生時的造成的損失。

「潮間帶因應氣候變遷之韌性與調適」課程內容分為水資源規劃、低地洪災治理、水環境與生態環境規劃三大主題,室內授課、演講等經驗分享與實作外,還將帶領學員走訪嘉義縣布袋好美寮溼地、烏山頭水庫、雲林麥寮六輕工業區、台南科學園區;讓來台人士感受到台灣對生態保育、灌溉系統、濱海工業區、低地開發與洪災治理等面向的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