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007畜產所年終成果.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為有效解決畜禽養殖衍生之畜禽有機資源物處理課題,投入開發有機資源物生物加值整合性科技與應用技術研發,應用前瞻性農業生物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black soldier fly)快速處理有機資源物,轉換成蟲體做為動物性蛋白質替代飼料,剩餘的殘料(虻碳天然肥),可應用做為天然的土壤改良資材,以達成資源再生、農畜生產與環境保護三贏的永續經營目標。

畜試所指出,畜禽有機資源物再生循環利用方式的演進,從最初直接施用於農田做為肥料,接著藉由微生物腐熟處理轉換成為有機質肥料,未來擬以處理效率較好的資源昆蟲黑水虻,搭配有益微生物群協同處理,生產附加價值較高的動物性蛋白質,成為飼料原料物之新選擇,其虻碳天然肥可作為土壤改良資材。黑水虻屬於雙翅目水虻科,完全變態類的腐食性昆蟲,幼蟲取食各種有機資源物,對食物的選擇性較廣,包括各種畜禽有機資源物、餐廚餘、食品加工廠副產物等,貯存大量的營養與能量,做為蛹的發育與成蟲的繁殖使用,成蟲不取食,僅喝少許露水,體形較大,飛翔緩慢,常被天敵或鳥類捕食。黑水虻不會對人類生活造成干擾,不會對經濟動物造成危害,不會對農作物生產造成影響,是極具生物安全的前瞻性農業生物。

臺灣的黑水虻應用研發由畜試所新竹分所在99年展開,經過幾年的摸索,在102年於農業技術交易網站公告「黑水虻小規模養殖技術」技術移轉授權,至本(105)年已授權技術移轉10家廠商。畜試所於103年公告「黑水虻誘引技術」、「以益生菌醱酵豆渣供作黑水虻培養基質調製技術」及「黃金水虻養殖技術」技術移轉授權,逐漸完善水虻昆蟲的產業鏈應用配套技術,畜試所於104年公告「黑水虻量產養殖技術」技術移轉授權,協助技術移轉授權業者設定量產養殖最小模組化生產單元,在80平方公尺面積內,每日能連續有效處理1公噸的有機資源物,分別生產200公斤的水虻幼蟲和虻碳天然肥,生產排程設定為每5日為1個循環,為永續台灣農業寫下農業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新的篇章。

畜試所強調,應用黑水虻做為解決畜禽資源循環利用的前瞻性農業生物新方案,能徹底改善畜禽有機資源物循環效率緩慢與潛在的環境污染,黑水虻產業應用從99年的農業生產力1.0的勞力密集與經驗密集的確保基本生產時代,逐步走向104年的農業生產力2.0的技術密集與機械密集的規模產量時代,在104年12月農業委員會也重新修訂可供家畜、家禽和水產動物之飼料,明列水虻可做為飼料原料使用,同時也修訂可供飼料添加物參考物質,幾丁寡糖為明列項目,應用可食性昆蟲黑水虻及其成份做為食物與飼料的來源或添加物,已成為未來農漁牧產業之趨勢。

預期未來將進入農業生產力3.0的知識密集與自動化密集的精準生產時代,創造臺灣農畜產業新藍海,應用黑水虻循環利用農畜資源,創造新生物經濟產業的領先優勢與利基,充分整合人力、設備、技術與管理,建置生產操作的標準作業程序與生產排程規畫,依據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建立危害分析重要品質管制查核點,加強相關法令規範的產品適用合宜性,確保產業應用的可行性與安全性。黑水虻產業應用是充滿前景與潛力的明日新星,可完善畜禽有機資源物的再生循環利用於各項產業鏈,永續臺灣農業,歡迎對農畜新藍海有信心的業者,與畜試所一同開創新生物經濟產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