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2017年「月津港燈節」熱鬧登場,成功大學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師生,針對河岸、河面環境,精心設計「穿月(越)津(今)昔」、「生命鹽月」兩件大型花燈,視覺、意象、文化內涵兼具,參加全國大專校院公開徵件獲得肯定,現正在月津港展出,作品不僅要讓遊客感受到台南工藝之美與鹽田風情,也展現出學生對文創的用心。
「穿月(越)津(今)昔」、「生命鹽月」花燈,由陳明惠助理教授帶領5名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一新生林信宏、黃俊凱、盧威聿、洪凱祥、陳相丞,針對2017年主題「四季禮讚」,腦力激盪、多次討論定案後參加徵件評選,作品文化內涵與意象豐富,大獲評審肯定。
陳明惠助理教授表示,「穿月(越)津(今)昔」以象徵傳統與未來的兩座牌樓串接成隧道,隧道中間懸掛由台南在地傳統工藝如刺繡、竹編、藺草、燈籠以及藍染等打造出「行星」,搭配紗網上掛設閃閃燈光,呈現出猶如宇宙星空般的宏觀意象。希望遊客欣賞與穿越「穿月(越)津(今)昔」作品時,可以感受到台南的歷史與文化,看見台南工藝之美。
「生命鹽月」作品呈現的是鹽田風光,他們把印象中的堆的鹽景緻巧妙轉化成花燈,堆鹽形成需要陽光、空氣、水,此一花燈放置在水面上,燈光從堆鹽造型中透出,夜間的鹽田風情格外耐人尋味。成大科技藝術碩士學位學程學生2017年再次參與月津港燈節花燈提案,下足功夫的作品,意境與效果俱佳。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