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009魚苗放流.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為增益市轄海域漁業資源,輔導宗教團體正確放流觀念,市府農業局結合福智佛教基金會22在安平區觀夕平台舉辦魚苗放流示範活動,現場超過六百人排成人龍,將裝載小魚苗的水桶接力傳送放流大海,共計放流五萬五千尾的布氏鯧鰺魚苗,期能讓海域培育更豐富的漁業資源。

   福智佛教基金會申請這次魚苗放流前,經洽漁港及近海管理所徵詢適合海域魚種,選定體長五公分的布氏鯧鰺(俗名:紅杉)魚苗,最大體長可達一一0公分,幼魚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質水域或砂泥底質的內灣,是極適合南市海域生長的高經濟價值魚種,藉此宣導正確魚苗放流觀念,期創造資源永續及放流護生雙贏局面。

  農業局指出,這次放流魚苗,必需符合「水產動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規定的魚苗藥物殘留檢驗文件及養殖場經營許可登記證,以避免放流不適本市海域魚種造成魚苗折損或生態破壞,而失去放流護生之原意,同時降低放流養殖魚種殘留藥物危害自然海中生物之疑慮,經漁港所依規定審核並同意合辦這次魚苗放流示範活動。
 
 農業局表示,市府多年來致力於海洋資源保育工作,包含輔導民眾與團體申請舉辦魚苗放流活動,去年度於市轄海域共核准三十七場魚苗放流活動,放流魚種包括烏魚、黑鯛、布氏鯧鰺及黃鰭鯛等符合本地放流魚種,總計挹注本市海域一五九萬二千餘尾魚苗,投入經費約新台幣五七0萬元,有效增益南市漁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