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臺南市二期稻作即將進入收割期,市政農業局呼籲農友勿露天燃燒稻草,倘若農民進行稻作收割後,願意開放民眾自行前來收取稻草,可到當地農會領取農業局所製作的宣導旗幟插於田邊,提供有稻草需求的民眾方便自取。
農業局並即日起與農糧署南區分署、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及臺南市政府環保局合作,於後壁、新營、柳營、東山、白河、下營、六甲、官田、新化、新市、鹽水、學甲、麻豆、永康及台南地區等地區農會辦理16場次禁止露天燃燒稻草宣導說明會,邀請各單位針對露天燃燒稻草情形、罰則及廢棄稻草處理方式進行說明,以提高稻草再利用率並降低露天燃燒稻草情形。
臺南市全年水稻種植面積約為2.4萬公頃,每年約生產14萬公噸稻草。農業局表示,過去農民多以就地燃燒稻草的方式來處理稻草,但露天燃燒稻草所產生的煙霧不僅妨礙行車安全,也造成空氣汙染及影響人體健康及生活品質。此外,焚燒稻草火勢不易撲滅,亦可能延燒至鄰近農地或房舍,造成大眾生命財產危險。
農業局為提升本市稻草再利用率,每年皆辦理稻草敷蓋果園示範田觀摩會,說明稻草敷蓋果園之操作。利用稻草敷蓋瓜、果園可達保溫、保濕、抑制雜草生長、防止土壤流失等作用,且稻草經過分解後,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提升地力並維護農業永續性的生產環境。農糧署也宣導農友勿露天燃燒稻草,建議農友於稻作收割後可施用含稻草分解菌的有機質肥料於稻田中,並將稻草翻耕入土以加速稻草分解速度與效果。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