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022新化公會堂.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位於新化區的歷史建築「原新化郡公會堂」,為日治時期供新化地區民眾公共集會的主要場所,經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修復,已於今年5月1日宣告竣工、6月20日驗收完成。為解決相鄰新化區圖書館空間不足問題,未來新化公會堂將轉型成為青少年閱讀空間,為本市增添一處歷史建築活化新亮點。

    日治中期,各種日本內地的新式社交活動逐步引進臺灣,臺灣各地陸續興設「公會堂」,做為公眾集會空間;自1902年所興建的基隆公會堂起算,及至二戰爆發前,全臺各地所陸續興建的公會堂,全盛時應有超過70處以上。各地公會堂依其所在之行政層級可概分為3種形制,中央或州級公會堂外觀最華麗、樣式最繁複,新化郡公會堂則屬第2級,外觀俐落、立面簡潔。

    完工於昭和12年(1937年)2月16日的新化郡公會堂,其經營主體為新化郡。公會堂啟用後,即時常作為畢業典禮、集會紀念、婚攝等用途之地點,是新化在地民眾的生活記憶場景。由於其以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壁體、鋼木混合桁架、山型瓦頂、長葉花籃柱頭與舞台幾何飾帶泥塑等元素組構,極具歷史意義及保存價值,原臺南縣政府於民國97(2008年)年6月10日將新化公會堂登錄為歷史建築。

    由於新化公會堂是日治時期新化郡之重要公共建設,又具有建築技術及風格史研究上之重要價值,市府自2016年8月起著手進行修復工程。本案修復工程總經費2,500萬元(文化部補助1,375萬元、市府配合款1,125萬元),工程由九穗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監造、天瑞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攬施工,工期608日曆天,於2018年5月1日正式竣工,6月20日驗收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為還原歷史建築本色,本次修復工程特別將公會堂原已消失的門廊及正立面山牆予以恢復,煥然一新的歷史形貌也成為新化歷史街區的一大亮點,未來將結合新化區圖書館,活化為青少年圖書館,令人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