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大內石子瀨社區發展協會導入勞動部多元就業人力計畫,83年次的專案經理王盈穗著手推廣社區酪梨產業,積極拓展行銷通路,不僅把社區產品成功打入知名景點、國道休息站、大型團購網與購物網平台,還提供多元支付服務,把社區產品帶進全新經營模式,短短半年就讓產品曝光度大增而熱賣,今年業績預計比去年翻兩倍成長,為社區賺進超過百萬營收。
大內區是產酪梨重鎮,產量全台居冠,為協助農民處理劣果及剩果問題,協會研發出酪梨籽麵、酪梨籽茶包、酪梨防蚊液、手工皂等多項產品。「有這樣成果超級開心」,王盈穗強調,從小家裡務農,知道農民很辛勞,她希望透過發展社區產業經濟,讓社區能逐漸轉型成社會企業、自給自足,不再仰賴政府補助,讓農民過好日子。
大學畢業後曾在包裝工廠工作,因不想當一成不變的上班族,決定投入社區協助行銷在地農產,「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幫助社區」,王盈穗發揮年輕人的創意,先將產品包裝注入文創元素, 提升質感,成功打入口湖遊客中心、走馬瀨農場、林百貨與藍晒圖文創園區等實體通路販賣,再把產品延伸至網路平台交易,並與廠商合作,提供多元支付服務,產品不只年輕消費族群買單,也讓更多人認識大內農村。
王盈穗說,目前社區最熱賣的產品是酪梨籽麵,產品製作費工費時,需先將酪梨籽手工切片日曬,再低溫烘焙研磨成粉,每包90克的酪梨籽麵,需3顆酪梨籽才能完成,目前已推出川味椒麻、芝麻、古早味肉燥、南洋咖喱、蒙古串燒、養生清香等6種口味,頗受好評,最高紀錄曾一天大賣3,000包,超級夯。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