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14黃靈芝小說選.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的《黃靈芝小說選》,1日在臺北「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新書發表會,邀請到編譯者阮文雅、清華大學榮退教授暨《臺南作家作品集》編輯委員陳萬益、臺北俳句會會長?世俊、黃靈芝紀錄片導演黃明川、臺灣知名詩人及文化評論家李敏勇以及作家歐宗智等與會,黃靈芝女兒黃嫩心也親自來到現場致詞,分享黃靈芝一生戮力寫作的歷程。他指出,這本書的出版,對出身府城、餘生久居陽明山的父親來說別具意義。

    《臺南作家作品集》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一系列長期性的出版計畫,目前已出版第九輯,累計出版專著63冊,深受國內社會賢達、藝文人士及社會大眾讚賞肯定。市府文化局表示,臺南是一個有文化底蘊的古都,市長黃偉哲非常重視臺南文學的未來與過去,希望以一個嶄新的文學城市來詮釋臺南,因此今年出版的《臺南作家作品集》第九輯,共出版8位作家共9本著作;其中《黃靈芝小說選》超過30萬字,分為上下兩冊出版。

    黃靈芝本名黃天驥,出身臺南府城世家,是一位有多樣才華的藝術家,是戰後少數仍以日語創作的臺灣作家,創作文類以詩及小說為主,大約1947年起開始創作,作品大多以日文寫成,只有極少數用中文、法文。他的創作領域廣泛,包括俳句、短歌、評論、詩、小說與散文,作品背景多以臺灣為主,描寫戰後的臺灣社會及臺灣人的心境,包括俳句、短歌、評論、詩、小說、散文等,手法多樣、不斷求新。

    黃靈芝在20歲時就以日文創作短篇小說〈蟹〉,歷經修改,40歲時自譯成中文發表,獲得吳濁流文學獎;然而平生創作多使用日文,自費出版《黃靈芝作品集》致贈友好,一般讀者難得能夠欣賞。近年日本學者岡崎郁子鑽研黃靈芝的創作,出版選集《宋王之印》和專著《黃靈芝的文學軌跡─一位戰後以日語創作的臺灣作家》,讓這位戰後臺灣文學奇葩的成就才愈受文壇矚目;臺南市與東吳大學阮文雅教授合作,選譯黃靈芝創作的長、短篇小說,全文超過30萬字,分為上下兩冊,堪稱《臺南作家作品集》的傳統與創新的結合,也是當代文壇盛事。

    在文學表現技巧上,黃靈芝主張文章要「奇」,只有如此,衝擊力才大,因此黃靈芝的作品,特別是小說,設想都相當奇特,令人讀後久久不忘;短篇小說尤其量少質精,雖然走的是寫實主義路線,但已故作家葉石濤認為,黃靈芝繼承了戰後超現實小說、反小說潮流的新穎獨異特質,一針見血道出黃靈芝小說的特異性與獨創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