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034成大文學院.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學者,生活中最大的熱忱、喜悅與快樂幾乎都圍繞著研究,成大歷史系教授陳玉女也是如此;但人生處處是挑戰,兩年前因緣際會出任歷史系系主任,今年在同事勸進與支持下105學年度起接掌文學院院長一職,研究領域為「佛學歷史」的陳玉女院長,秉持著服務「道場」的態度治理院務,相信在競逐的年代,人文科學教育資源雖有短絀,只要善用文學院長期累積的成果與資源,因應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一樣可以開創出新契機。

陳玉女院長,成大歷史系74級,1989年考取「中日交流協會獎學金」赴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攻讀東洋史、開啟鑽研佛學歷史之路,是研究明、清時期佛學歷史的先期學者之一,留學日本7年取得碩、博士學位後進入成大歷史系服務,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到教授,行政經歷包括文學院副院長、歷史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等歷練完整。

選擇歷史,是興趣,研究佛學歷史不僅是興趣也與家族信仰有關;陳玉女院長說,高中歷史老師講課精彩,像在聽一則則生動的故事,讓她對歷史產生興趣,不過也不免對歷史故事的來龍去脈有些疑問也想知道更多,間接促成報考歷史系;進入成大加入「東方哲學社」,對「儒、釋、道」思想有更多元的認識,又因家裡篤信奉佛教,暑假期間多次參加校外佛教研習營,才發現原來「庶民佛教」與「正統佛教」是大不相同的,激發出對佛教及其演變與發展的興趣,以及想深入研究的意願。

陳玉女院長透露,她的生涯發展一直是遵循著興趣而走,唯有興趣才能讓人願意對問題一再鑽研,從研究中一直發現問題、探究出可研究的課題,持續做研究。她進入成大擔任教職不久,每年都申請到科技部專題計畫至今已經18年,計畫不曾間斷過,且不少計畫案都是多年期的。她不否認,做研究難免有壓力、過程也很艱熬,但這些苦最後都因踏實的付出化成甘甜、快樂,回想起來是滿滿的收穫與享受。

陳玉女院長認為,在講求實用、追求績效評比的競逐年代,人文科學不論在精神層次或實用層面也要回應社會所需。推動未來,不能忘記過往,文學院創設將屆一甲子,文學院將舉辦「成大文學院50年回顧展」,透過資料整理與展示,以及師生現身說法,活絡文學院過去以來的歷史,展現擁有的資源及能發揮的影響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