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020安南減重手術.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界定國人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7,即屬於肥胖族群,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最常治療之國內病人BMI多介於32~50之間,這些病人都可透過一次性減重手術回復到標準體重範圍。但若是BMI大於50以上的俗稱超級大胖子的『超級肥胖』族群,要怎麼處理呢?

黃致錕院長表示,台灣對於肥胖的就醫習慣,多是拖到最後一刻,直至身體有嚴重疾病,才會想到來醫院求助。許多病情會因此延誤與增加醫療開銷以外,病人也一直在忍受不必要的痛苦。超級肥胖患者,就是典型的例子,這類病患除了體重更高,更常伴隨許多複雜的肥胖相關併發症,這些病患在手術困難度、複雜性、手術技術以及手術風險上,相較於BMI32~50的病人,更多了許多醫療風險與醫療花費。所以,我們需要強調國人『預防醫學』觀念,許多疾病,包括肥胖,並不需要拖到最後一刻再來手術。

黃致錕院長指出,雖然減重手術的減重效率極佳,通常長期的減重效果也能維持的很好,但是還是有少部分病患會需要第二次的『重建手術』。依據本中心統計,我們至今4000多名減重手術病患,約有5%需要進行『二次手術』,原因可分為以下幾種:一、術前屬於超級肥胖患者。二、手術後體重下降不理想或是復胖。三、他院減重手術失敗四、減重手術副作用

其中超級肥胖患者,因原本體重過高,第一次的減重手術,對於體重下降效果常常有限,因此減重重建手術,便是提供此類病患二次手術,讓病患能更有效減輕體重與提高肥胖併發症緩解之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