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002台史博扛茨走溪流.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一九三九年曾文溪堤防興築前,下游聚落飽受溪流氾濫之苦,安南區溪南寮因而有「扛茨(同厝)走溪流」,庄頭居民合力將竹籠茨扛到安全的地方重新落腳,國立台史博館25日在興安宮文物館舉辦「扛茨走溪流:台江風土與自然」特展,並由十四位超過千歲耆老們模擬當時扛竹籠茨情境,帶領民眾重返歷史記憶。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扛茨走溪流:台江風土與自然」特展,除了展出採集自同樣曾於清代、日本時期,面對曾文溪水患襲擊的安南區聚落溪南寮、新吉庄、公親寮、十二佃、公塭仔的文物材料外,亦首次公開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三年間溪南寮因曾文溪土堤沖陷遭迫遷村的水災系列報導,以及台江竹籠茨匠師李養近一甲子未曾公開上樑儀式的相關物件。

0325001台史博扛茨走溪流.jpg

  開幕式由溪南寮興安宮金獅陣揭開序幕,並由安南區七個庄頭十四位曾經扛竹籠茨、年齡加起來超過千歲的耆老們,扛起縮小比例的竹籠茨,帶領民眾重返歷史記憶。耆老程碑、程丁有、黃自在、邱得興回憶,當時也曾有屋主要為房子改變方位,號召居民一起扛茨,一棟竹籠茨,至少三、四十合力扛抬。

  副館長謝仕淵表示,台史博開館至今透過敦親睦鄰政策,也透過學校教育深入台灣歷史的推廣,為台江歷史文化盡份心力,這同時也呼應文化部「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核心理念,積極推動「連結與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建立從國家到地方的文化保存整體政策,落實文化保存於民眾生活。

0325003台史博扛茨走.jpg

  策展人陳怡菁表示,在一九三九年曾文溪完成築堤之前,研究台灣的日本地理學者內田勣,曾將曾文溪氾濫情形比擬為尼羅河氾濫樣貌,溪南寮在一九二八年遭遇曾文溪大水衝擊毀庄,導致庄民選擇扛竹籠茨向南遷徙,遂以「扛茨走溪流」真實描述村庄逃避水災的寫照,這次選擇以同名為題的特展名稱,來凸顯這段特殊的歷史事件與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