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019安南骨鬆無症狀.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目前過著退休生活的張阿姨今年52歲,這次因為背痛問題懷疑自己是否得了骨質疏鬆症,因此到骨科門診想要做骨密度篩檢。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威佑表示,骨鬆沒有症狀,病人往往都是跌倒後嚴重骨折就醫才發現;門診也常見治療中病人因無症狀自行停藥,一旦跌倒,又再次面對骨折之苦。李威佑提醒骨鬆高危險族群,應及早接受骨質密度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骨質疏鬆症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的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李威佑說,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針對台灣地區流行病學資料估計,我國五十歲以上人口在2013年有32%為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預計於未來2025 年增為42%,2050 年增加至57%,

李威佑指出,骨質疏鬆症並不會引起任何症狀的,它代表的是骨質的流失速度大於生成速度,骨質密度逐漸走下坡,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為骨質密度值T score小於等於-2.5,而市面上主要以使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EXA)檢測特定部位(腰椎及一側髖骨),測量骨密度值。雖然骨質疏鬆症不會引起症狀,但是骨質疏鬆和骨折有著密切關係,這也是造成患者症狀的主要原因。

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很多,除了女性停經以及老化之外,還有體重過輕,缺乏運動,鈣質或維生素D不足,抽菸,喝酒過量,內分泌失調,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是其他可能造成骨質流失的藥物(制酸劑、抗痙攣藥物、利尿劑等)。

李威佑強調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最終目標在於減少骨鬆骨折,主要分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非藥物治療方面包含去除危險因子,戒煙和戒酒,增加鈣質和維生素D的攝取量,從事負重運動和平衡訓練,並改善居家及公共環境,減少跌倒或外傷的發生。根據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NOF)和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建議,50 歲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攝取飲食鈣量1200 毫克(包括鈣片補充劑量)和維生素D3約800 至1000 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 units, IU)。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