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010蘆筍省工生產技術.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為推廣設施蘆筍省工生產技術與設備整合應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16日下午在將軍區黃昭穎農友蘆筍溫室舉辦「設施蘆筍節水滴灌、省工機具及無線感測整合應用示範觀摩會」,提供農民、農民團體觀摩及試驗研究單位進行交流分享,以提升省工技術於產業擴散效益。

  蘆筍生產方式雖以露天栽培為主,然現今為減少病害發生,提升產量及品質,並利於進行產期調節等因素,筍農採用設施生產比率已逐年增加,且以台南市將軍區所占面積居國內之冠。研發及推廣省工技術導入設施蘆筍生產,除可滿足在地產業發展之技術缺口需求,也能增進生產之穩定性及作業效率。

0412011蘆筍省工生產技術.JPG

  這次觀摩會提供整合產學研開發的省工技術及設備應用,包含台灣大學「無線傳輸之環境感測」,農改場的「節水滴灌建置要件及實際應用」、黃昭穎農友「老化母莖割除及就地碎化」及「蘆筍分級特性及選別機應用」。設施蘆筍生產導入這四項省工技術整合應用,以紓解產業缺工困境。

  南區農改場場長鄭榮瑞表示,政府為解決農業缺工問題,不斷積極推動農業機械耕作服務政策鎮,這次觀摩會的省工技術及設備之整合應用成果,對於未來設施蘆筍生產之省工管理必定有所助益,改變以經驗傳承之傳統栽植與導入智慧管理做法,讓生產管理可省時、省力、省成本,以期增進國內蘆筍產業競爭力,並提升在地生產比率及降低進口依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