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於今年5月28日接獲民眾(非所有權人)再次申請提報本市東區前鋒路1號張家水井為古蹟,另於6月15日亦接獲民眾(非所有權人)提報青年路232巷32號蘇丁受醫生看診間為古蹟,文資處隨即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受理該提報案,因兩案座落於公有土地,併同依前揭法規第15條辦理文化資產價值評估及列冊追蹤之審查程序。
有關張家聚落百年古井一案,前經民眾提報後,文資處即於5月3日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當日作成不列冊追蹤之決議;5月28日民眾提出新事證而再次提報,文資處於本日(6月27日)再次邀集具建築、結構及歷史文化相關領域之專家學者前往現勘,提報人也至現場說明。本次現勘主要是針對新提出之文史資料進行檢視,並勘查水井內部構造及保存狀況。經整體評估討論後,該水井屬於過去張家聚落居民生活使用的水井,然目前聚落紋理已佚失殆盡,目前古井保存環境與過去聚落、生活空間連結性較為薄弱,其文化資產價值未達古蹟指定基準,作成不列冊追蹤決定。
此外,蘇丁受醫生看診間係兩層木造建築物,雖為戰後初期建物,然從現場天花板、編竹夾泥牆等,仍見延續日治時期匠師工法,雖然未達古蹟指定之價值基準,然因蘇丁受醫生為臺南市醫界耆老,過去亦曾擔任區長、議員等職務,具有一定之紀念性,經整體評估後,決議列冊追蹤,續由文資處進行基礎調查之後,依法於6個月內進行審議。另據臺鐵表示,本棟建物非屬鐵路東移拆除範圍,委員也建議納入未來景觀進行整體規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