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臺南市美術館迎接開館以來第一個暑假,除了郭柏川回顧展之外,再推出以「掛畫」為發想主題的「將藝術掛在心上」展覽,希冀透過展覽傳達出藝術並非遙不可及,而是無所不在地潛伏於你我的生活之中。展覽期間自2019年7月5日至10月20日。
我們常常聽到「藝術源自於生活」這句話,大部分人都解釋為藝術創作靈感來自於生活。其實,人們對藝術的需求也源自於生活,如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臺灣的廟宇彩繪、公園裡的雕塑品、電影院外的巨幅宣傳海報,再到居家客廳內掛著一張簡約卻揚溢著浩瀚空間感的畫作;或是臥房內擺放那貼近自己心靈的書籍或作品,都印證著藝術與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知識普及與經濟程度提高,將藝術作品掛在生活空間並不難,但也因工作繁忙,要時常「將藝術掛在心上」,似乎很難。
全美戲院巨型電影畫報、湯德章公園銅雕 通通搬進美術館「將藝術掛在心上」展覽透過「掛在哪?以公共空間為例」、「簡單掛!藝術進入居家空間」與「學問大-掛畫工具與技巧」三個展區,示範藝術是如何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之中,藉以探索生活裡簡單可觸及的藝術樂趣。
「掛在哪?以公共空間為例」展區以臺南具指標性的公共空間所放置之藝術創作為範例,展出全美戲院顏振發老師手繪的電影看板〈賽德克巴萊〉、陳德聚堂彩繪壁畫及各時期臺南圓環的雕塑。有趣的是,當全美戲院人員看見南美館安排包裝運送人員為畫報所進行的包裝及安全維護之警慎,失笑著說當它要在戲院外被懸掛時,施工人員是不加思索地穿洞打釘,才不管是否會破壞作品,掛得上去就好。當一幅畫作被掛在電影院外牆,它就只是個商業宣傳下的產物;但當它在藝術空間展示時,人們就會視它為具有生活美學的藝術作品。
宛如湯德章紀念公園內的〈迎風〉的縮小版〈逆境之風〉也在此展示,觀者可以在兩者之間找尋些微細節之不同之餘,也能細心感受這兩件作品在不同空間中帶來的感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