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014嘉南療養院.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簡若嫻臨床心理師表示,我們臨床上有一群孩子,主要是因為神經發展上,前額葉執行功能發展成熟度慢於同儕,導致注意力不佳,並且還可能合併有過動、衝動行為等問題,進而影響學習、人際互動等等,稱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疾患」,過去俗名為「過動兒」。

    已有大量實證研究支持神經生理回饋訓練,有助於注意力不足衝動過動疾患者改善專注力、衝動行為、執行功能(問題解決、計畫、策略發展與執行、注意力的控制、工作記憶與情緒/動機)等。該訓練主要是透過大腦電極連結機子,得到大腦電波(EEG) 數據資料,並讓患者嘗試練習調節改變大腦神經連結,其背後機制是基於大腦的神經可塑性,與藥物治療相比,同樣是改善生理大腦機制,但屬非侵入性的治療,無副作用。其在專注力的治療應用上,腦波數據立即性的透過視覺或聽覺回饋,合併臨床心理師以神經心理學與行為治療技術介入,增進患者注意力調節相關腦區神經網絡的活化,進而在重複漸進式練習經驗中,覺察自身專注力體驗,並習得調節專注策略,類化至生活經驗當中,改善專注力功能。

    傳統的注意力行為治療,多是透過行跨情境的行為觀察(老師、家長、治療師、個案自己等的觀察回饋),才能蒐集專注力的進步與表現,但神經生理回饋,又提供了一項客觀具體清楚的專注力腦波數據,讓患者在不同的行為,立即得到大腦專注程度的回饋,讓孩子學習為自己專注力做監督與控制,透過這樣的學習,增進孩子動機,提升自我效能。
什麼樣個案適合?

    此種治療模式適用年齡廣泛,六歲以上至成年患者皆可,但需要足夠的認知學習能力,且神經生理回饋往往是專注力完整治療模式的其中一環節,建議須有完整的心理衡鑑評估,再依據個別情形,讓臨床心理師安排您孩子最適當的治療方式,才能更精確地讓症狀得到緩解,進而回到人際、學習與生活皆能適應良好的狀態。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科提供了神經生理回饋訓練課程,針對注意力不足的患者,透過逐步學習自主監控專注力,增進提升專注力的成就動機,同時也提供課後的諮詢,為家長們解惑。有相關親子教養問題皆可洽詢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科 簡若嫻臨床心理師 06-2795019 #113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之寶 的頭像
    黃之寶

    新南瀛部落格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