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行政院農委會積極推動農業六級產業化,11日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舉辦「農產加值打樣服務聯合成果發表」,現場聚集北中南東共12處打樣中心學者專家,展現產官學界通力合作輔導成果,5家為申請初級加工場、正申請及籌劃等分階段現身分享,爭取更大的市場曝光度與銷售量,期待共創農食產業多元商機。
這場「農產加值打樣服務聯合成果發表」,現場展示我國農業多元加工樣態逐步達到成效,更邀請南台灣受輔導農友在專家的協助下,對於農食(農業‧食品科技)產業示範場域應用及六級化的發展歷程,由原料種植、加工發展至通路經營,提升市場規模與商品樣態。
楊宏瑛場長表示,農改場推動農產品初級加工一元化,以「整合、加值、創新」為軸,使農食產品更符合市場需求,特成立小農產加工服務輔導體系,提供農友從生產輔導、加工加值、品牌形象到產品行銷之一條龍式完整服務,共同推廣產銷履歷及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等食安輔導,並研擬創新的行銷策略,強化整體產銷運營能力,加深國人對小農加工體系認知。
楊宏瑛指出,農產加工服務體系截至今年第3年,截至4月農產加工整合服務體系已提供6148人次諮詢服務,並完成2554件農產加工打樣,全國已有27間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藉由農產加工加值全方位輔導量能,帶動農村社區發展,提升我國農產科技研發量能,打造在地特色農食品成為魅力商品,落實於農食品產業期望更多青農和農企業參與。
楊宏瑛表示,為促進農食品供應鏈異業合作新契機,在後疫情「食代」持續關注資源共享及交流合作的模式,將全面提升農產加工整合服務的輔導,歡迎更多青農和農企業支持國產農產品,擴大農產業升級,讓特色農產加工品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