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為改善大內市區及石子瀨下游地區積淹水問題,南市府投注5千萬元辦理「大內區石子瀨排水抽水設備更新應急工程」,20日竣工啟用,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局長陳建成與台南市長黃偉哲,一同帶領現場貴賓及工程團隊謝土祈安,典禮結束後親自視察抽水站工程,確認抽水機組設備完整及功能正常。
水利局長韓榮華指出,過去石子瀨排水於颱洪期間,自上游流下的土砂及雜物會阻塞入流箱涵,洪水由道路漫流進市區,造成市區積淹水;下游地區則又因為曾文溪水位高漲,內水無法重力排出,導致淹水現象。針對大內市區淹水部分,水利局於106年時,於入流箱涵口設置4,200立方公尺容量沉砂池,以調節土砂流下,減少排水路土砂淤積情形,
另外在石子瀨排水下游設置1cms應急抽水站,改善內水無法重力排出的問題。不過經水利局分析演算,認為1cms的抽水量仍顯不足,因此在市長黃偉哲的責成下,於109年爭取中央經費1500萬元,自籌經費3500萬元,合計5000萬元,辦理「大內區石子瀨排水抽水設備更新應急工程」。
韓榮華說,市府以有限經費,新建應急抽水站以改善水患問題,並預留後續擴充機組及前池空間,引水渠左岸採用坡面工型式,搭配太空包施做坡面工,可直接與後續新建設施銜接,避免二次施工打除造成工程浪費,此外,抽水站體也結合大內區南瀛天文館觀星、曾文溪甜根子草花海及在地農特產等特色進行彩繪,成為地方特色景色。
黃偉哲表示,大內一直是他很關心的地區,印象一直很深刻,88水災時大內淹水淹到要坐小船才能進入,讓人感受很深,要如何把治水做好,都一直在思考,如何做比較好;很感謝中央幫忙,後續市府更要爭取經費3500萬元,用來辦理第二期工程,將抽水量提高至每秒5公噸,並設前池穩定抽水量及蓄洪,進一步降低下游地區淹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