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7027基督教芥菜種會特展.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2020年全球COVID-19疫情緊張之際,臺灣曾自信地向世界伸出援手,宣告「Taiwan Can Help」,而自今年7月27日起,將可透過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與基督教芥菜種會攜手合作的展覽,回看1940、50年代,臺灣社會是如何從戰後百廢待興的「真空之島」,藉由海外援助力量,重新建立起自助及助人的能力。在後疫情時代展出這個主題,不但可從扶助事業的演變歷史看到臺灣社會整體的成長,同時也是個臺灣與國際連結的橋樑,從臺灣看見世界,讓世界看見臺灣。

開幕典禮在來自全臺各地基督教芥菜種會的同工擠滿會場共襄盛舉下盛大展開,由台灣歌仔戲班劇團帶來一段傳達扶助精神,並融合不同歌仔戲曲調的精彩表演。會場播放賴清德副總統的錄影致詞,表達對於臺史博及芥菜種會合作努力的肯定,才能夠即時在covid-19疫情期間,推出提醒國人「Taiwan can help,Taiwan is helping」助人精神的重要特展。

臺史博館長張隆志表示,臺史博升格後面對「大家的博物館」創館理念與內涵的不斷擴大,也正積極地走向國際,讓世界看見臺灣,也讓「大家」的意義從臺灣島內擴大到世界各個角落,期待這個從歷史宏觀的角度出發的特展,提供民眾多元的角度,檢視臺灣土地上的人群在不同時空環境中,如何面對各種考驗苦難的試煉,以及來自不同地區國際友人的協助之下,慢慢建立島內的扶助事業與社會福利制度。

0727028基督教芥菜種會特展.jpg

  基督教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感性的表示,今年適逢芥菜種會成立70週年,與臺史博的合作無疑是一個階段的結束與新的開始,歷史像是引導方針,帶領大家往下一個目標前進。現場還有來自埔里基督教醫院陳恆常醫師、臺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王芳美館長等臺灣社會扶助系統的貴賓蒞臨會場。

展覽分為「日行一善!?」、「福爾摩沙,我們來了!」、「來自臺灣的求救信」及「現在立刻馬上」4個單元。從臺灣傳統救濟活動及二戰結束後臺灣所面臨的新挑戰談起,跟著當時海外扶助工作者的足跡,一同了解西方傳教士帶進的不同型態的社會救助及發展的過程。二戰後創辦的「芥菜種會」則是專為救助臺灣所設立的基督教救助組織,結合醫療、照護與扶助自立等思維,為二戰後貧病交織的臺灣山區,注入一股來自西方社會的暖流。臺灣大眾今日所熟知的來自海外的扶助團體與資源,正是1950年代透過基督教長老教會孫雅各宣教士、芥菜種會創辦者孫理蓮夫婦的引介及協助下,陸續進入臺灣,看見需要,對臺灣民眾伸出援手。在體制未及的邊緣之處,許多生命在懸崖邊上岌岌可危,芥菜種會與許多來自國外的援助力量成為及時伸出的那一雙手盡力的接住每一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之寶 的頭像
    黃之寶

    新南瀛部落格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