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028落羽松秘境.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落羽松秘境」是六甲林鳳營地區廣為人知的風景,但實際上林鳳營還有古早的木造火車站,以及豐富多元的嘉南大圳文化景觀。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今年委託國立臺北大學王淳熙教授執行「臺南市文化資產社群推廣計畫」,首度嘗試透過專業文資團隊的介入,為林鳳營量身打造符合在地需求的文資培力課程,陪伴居民發掘、認識生活中的文化資產與地方生活記憶,期透過居民培力,讓文化資產成為地方獨一無二的素材與地方發展的重要資源。

    林鳳營社區發展協會的主要成員是一群熱情維護埤塘、熱愛分享生活故事,且年齡介於50至70歲左右的社區志工,近年來他們大力推動社區產業、生態教學以及以埤塘為主題的社區小旅行。此次「臺南市文化資產社群推廣計畫」帶領社區協會成員一步步重新盤點、深度認識在地文化資產資源,並透過自身生活經驗的發掘、分享,梳理出以「水」與「鐵道」為兩大主軸「林鳳營限定」的文化資產生活故事。在此基礎上,社區成員們更進一步將在地居民的文化資產生活故事編寫成導覽解說素材及手冊,希望未來能將這些「林鳳營限定」的在地文資生活故事向遊客分享。

0814027落羽松秘境.jpg

  此外,近日林鳳營社區也與國立成功大學USR計畫合作舉辦「銀色項鍊-林鳳營埤圳文化生活體驗」走讀活動,透過此活動與其他地區的長輩交流、互動;其中參與的社區志工表示,透過本次的培力課程,讓他們更加理解自己生活周遭文化資產的價值與意義,在導覽解說的同時,更可以系統化的方式介紹,不再只是呈現片段且艱澀的知識內容。

0814026落羽松秘境.jpg

  文資處表示,臺南市豐富多元的有、無形文化資產並非只是書本上被動被閱讀的知識或圖片,它們除傳承先人過去生活的智慧,更承載當地不同世代人們珍貴的生活記憶,透過系統性知識建構的過程,可以激發出新的在地生活記憶與想像。

    文化局長葉澤山指出,在各地的社造案例中,以「文化資產」作為社區特色不在少數,但往往過度強調文資本身樣式、歷史發展的認識,而未能將「文化資產」與「在地生活故事」相結合,是比較可惜的地方。本次計畫透過國立臺北大學專業團隊的輔導,協助在地社群從看似尋常無奇的日常生活經驗中,發掘在地生活記憶與文化資產的連結,打造一套專屬在地社群的系統性知識與系統,不僅能強化地方社群對文資的保存與永續觀念,更能促成居民對社區的自我認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