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039高中職組首獎.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國研院「抗震盃地震工程模型製作競賽」今年首度移師台南舉辦,吸引高中職與大專院校等近250人參加,各組齊心協力,依照大會提供的有限材料設計耐震結構物,加上規定的載重,來對抗921強震的測試挑戰,經歷激烈競爭後,最終高中職組第一名由雲林縣私立揚子高中奪得,大專生組第一名則由國立台灣大學獲得,各獲得獎金2萬元。

    國研院國震中心抗震盃自2001年起已歷經20屆競賽,2020年及2021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停辦,2022年受限國際隔離檢疫不便,僅辦理國內賽,後於2023年回歸往年規模,舉辦大型國際賽,在推動地震工程防災教育上持續前進。今年更響應921地震25周年,首次於臺南實驗室辦理,5月份辦理高中職、大專組國內賽,共計49支隊伍近250人參賽。

0524040模型安裝.jpg

    參賽隊伍必須在5個半小時內,依大會主題「單一集中載重的塔型結構物」,設計出耐震的結構物並決定模型載重,再利用木條、熱熔膠、橡皮筋、紙張、細棉繩等有限的材料來完成模型製作,通過裁判審查後,參加振動台測試競賽。模型上必須加載至少12個0.6公斤的質量塊,經由振動台模擬地震搖動狀態,測試其設計是否足以抵抗地震的侵襲。

0524041參賽學生.jpg

   比賽結果高中職組第一至三名分別由雲林縣私立揚子高中、高雄市立前鎮高中、國立虎尾高中獲得,大專組第一至三名分別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獲得。

    大專組第一名則由國立臺灣大學獲得,該組同樣採取使用最少材料並乘載規則載重上限24個質量塊的策略。然而和高中組規則不同的是,大專組規則要求1/2以上的質量塊需安裝在基地底板的東南區,且東南區不能落柱,看參賽隊伍如何解決不規則模型造成扭轉問題。臺灣大學將質量塊配重平均分配在西北和東南區,透過平均分配載重減緩扭轉的力量。雖然該組只通過700gal的測試,但還是以優異效率比取得第一名的佳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