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024赤嵌樓海神廟修復.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國定古蹟赤嵌樓修復工程」進入第二階段海神廟修復。南市文化局為避免海神廟南側的9座乾隆御賜贔屭碑,因修復工程受到傷害,將於24日起展開防護板前置作業外,將於7月1、2日連續兩天休園,進行修復工程的一、二期轉換,提醒遊客務必多加注意開園時間。

文化局表示,國定古蹟赤崁樓因長期使用與氣候環境的諸多危害,致使建物本體出現裂化損壞,設備也已相當老舊而亟需修復,因此在距離前次修復約三十年之,於2022年3月31日再次展開修復工程。此次修復工程採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修復文昌閣,第2階段則修復海神廟,期間也開放遊客參觀未修復區域。

  文化局指出,修復工程針對牆體、屋頂、屋脊、地坪、欄杆、樓梯、木作、門窗、漆作等蟲蟻防治外,為避免海神廟修復期間贔屭碑受到傷害,24日起進行防護板保護措施前置作業,以搭建耐壓RC鋼構棚架,讓贔屭碑能受到全方位的保護措施。

   文化局長謝仕淵表示,赤嵌樓海神廟於整修工程期間,特別以「工地展場化」的概念,接力推出「海神廟假設工程」文化科技展示與工區藝術策展行動。前者預計結合夜間光雕投影應用,期望於台灣文化創意博覽會期間,現地重現這座17世紀曾作為臺灣商業中心的重要城市,打造專屬的「台南400限定景觀」。

   謝仕淵說,後者將在接續的施工期間,嘗試以藝術策展的方式,打破文資修復工程現場必然只能圍牆高築的既定印象,將工區打造為「文化資產教育的現場」,歡迎大家今年一定要來台南玩,體驗這間屬於臺灣的「1624台灣歷史教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