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025孔子聖像圖.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至聖先師孔子為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創立的「仁」與「禮」文化長遠影響後世,但孔子在每個人心中卻都有不同的樣貌。山東省海峽兩岸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與山東省文物保護與收藏協會攜手主辦「大哉孔子-聖像˙聖跡圖展」,於本校圖書資訊館地下一樓展出,帶領大家一窺孔子的多元形象。

孔子的故鄉在中國大陸山東省,故展覽中的珍貴展品由山東博物館、孔府文物檔案館提供,共展出53幅孔子畫像精品,一級品便佔了44件,皆以最大程度還原原作風貌的高仿真製作,展出作品來自東漢到明朝、清朝等不同畫風的孔子。其中,相傳為唐朝畫聖吳道子所繪的「先師孔子行道像」躬身肅立、神態謙恭,是歷代引用與模仿最多的畫作;明朝佚名者作「孔子觀敧器圖」,是依據《荀子˙宥坐》,敘述孔子以敧器的寓意教育弟子,來闡述中庸的思想,畫中的孔子身著布衣、拱手失禮,身形較其他人為高大。

孔子樣貌多元、眾說紛紜,但野史與民間傳說流傳最廣的為「七陋」之說,「七陋」是指「鼻露孔」、「眼露白」、「唇露齒、「頭圩頂」、「耳重肩」、「手過膝」及「身材不勻」等外貌,凸顯孔子異於常人的形象特點。視傳系許同學表示,明朝佚名者作「孔子燕居像」儀態威嚴、形象穩重,雖呈現「七陋」特點卻不失其萬世師表的莊嚴感,是他心目中最佳的孔子形象。

孔子的儒家思想可說是代表了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核心,經政治人物的褒揚與推崇,讓孔子不斷地被加封家號,同時也被帝化與神化,因此在形象繪製的過程中,從著平民布衣到頭戴十二冕旒皆有,不同時代、不同的政治環境,讓創作者也畫出了不同階層的人民,心目中孔子的樣態。本校在2011年時接受山東省長姜大明饋贈孔子雕像,至今仍是本校的顯著地標,校方也鼓勵同學能前往觀展,從不同樣貌的孔子畫像中來了解歷史脈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