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017太子宮授證.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新營太子宮創建於清康熙22年(1683),是臺灣太子爺廟的開基祖廟。繼1999年太子爺古廟獲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後(縣市合併後為臺南市市定古蹟),「新營太子宮太子爺生進香祭典」亦於去年底公告登錄為台南市市定民俗,市長賴清德20日晚親臨頒發市定民俗證書,由太子宮主委王献彰代表接受;自此新營太子宮同時擁有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雙重身分,在文資保存上具重要意義。

    每年農曆8月1日至9月15日太子爺聖誕千秋慶典,全國各地分靈神明,都如潮水般湧回娘家進香。每年九月初九前的週末是為年度慶典最高潮,2天內太子宮約會擠進2,000餘陣的進香團,整體進香人潮超過10萬人,入廟參與神尊高達數萬尊,可謂世界上最大的太子爺神像遷移活動。

1020018太子宮授證.jpg 

  市長賴清德20日晚上在副市長顏純左、主委王献彰及在場市議員等人陪同下,向太子爺上香參拜後,在大殿發壽桃予現場的信眾,吸引眾多信眾大排長龍領取壽桃,場面非常熱絡。

       賴清德表示,很榮幸能夠來向太子爺獻彩,獻上市定民俗的證書,以表達最高的敬意,因為新營太子宮是台灣太子爺廟開基祖廟,在進香這段期間,全省各地的太子爺金身前來進香過火,1天最多有4千多尊,顯見新營太子宮的神威顯赫。

1020019太子宮授證.jpg 

  文資處表示,市定民俗「新營太子宮太子爺生進香祭典」整體祭典保存傳統儀式,宮內祭典與進香期皆具氣勢;進香儀程、乩童、陣頭、祭品等,皆具在地特色。太子宮既是庄名也是宮名,與先民開發史關係密切,顯見其歷史性,由於分靈廟遍佈各地,香火非常鼎盛。每年的進香儀程包含過爐刈香、拜天公還願、分送壽桃、宴王大典等皆具信仰文化語言,乩童造形、藝陣、童玩祭品等亦具特色,早已長期發展形成在地生活文化重要部分。

    新營太子宮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新舊廟並存,舊廟不因新廟建起而頹敗,至今保留完整。太子宮也極力營造信仰中心角色,廟方每年補助太子國中運動選手及新營太子宮補助約200萬元,提供學生校服、註冊費用及充實教學環境設備運用。此外,太子宮義工除參與廟務,還自組清潔隊,在神轎陣頭之後,立即清掃乾淨,迅速確實,不僅營造出優質的信仰環境,神尊神器進出井然有序,足為傳統信仰典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