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018地下道淹水.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台南小東路地下道,讓用路的人與車不受鐵路平交道影響,卻也洐生出豪大雨積水,甚至人、車行不得的交通困擾;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修習「低地洪災管理」課程的學生們,經由實勘、實驗後提出包括設LED警示、增設側溝蓋、排水溝以及引流等短、中長期改善構想等建設性措施,受專家肯定,認為學生的提案可作未來改善小東地下道逢豪雨必淹的重要參考價值。

水利系王筱雯副教授認為,教學不應脫離日常生活經驗,「低地洪災管理」課程,即以距成大最近、每逢豪大雨即淹水的小東地下道的積水問題,讓學生製作專題,使學生走出教室去探究問題,再提出可行的改善策略。

為避免學生提的規劃案過於理想,學期期間,王筱雯副教授多次邀請市政府水利局官員、業界專家等到課堂與學生座談,給予實務面意見,期末發表時並請水利局、業界人士擔任作品評審。

水利局副局長彭紹博等評審非常肯定成大學生對小東地下道的關注與設法改善的用心。學生從一開始無法發現問題根源到能提出完善的解決方案,過程非常不容易,有些提案足可做為改善小東地下道的重要參考。評審也提醒學生,重視基礎分析、基本資料,融入多方觀點,才能讓提案或規劃更為周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