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005落花生台南18號.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本土落花生再添新品種!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經十餘年時間,育成「落花生台南十八號」,此品種同時保有五十餘年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台南選九號」獨特風味,也具有目前主要栽培品種「台南十四號」大粒、豐產優點,產量高出近一成,加工後口感更細緻鮮甜,風味更香醇,明顯提升與國外原料的區隔。

  農改場場長王仕賢指出,國產落花生品種早期研發方向,以符合消費市場需求的大粒、豐產為主。由於國內生產成本較國外高,且市場區隔性不足,難與國際市場競爭,目前仍採行關稅化配額管制進口措施,未來加入TPP等自由貿易組織,國產落花生產業必遭衝擊。為此,農改場十餘年前即積極投入準備,朝本土風味,特殊多元化及耐儲存品種方向發展,盼能在未來開放後,與國外原料有明顯的區隔。

0517006落花生台南18號.jpg

 王仕賢表示,近年國產落花生栽培面積為二萬二千至二萬四千公頃,年產量約六萬八千公噸,產值約三十五億元,為台灣主要雜糧作物之一,目目前自播種、採收、乾燥作業,皆已採用機械化生產模式,大幅降低勞力需求與生產成本。但臺灣為小農制,生產成本偏高,無法與中國等鄰近國家競爭。

 王仕賢表示,自九十一年入WTO後,落花生由原來管制進口產品,改為關稅配額開放進口,至今年關稅配額維持在五二三五公噸,配額內之稅率每公斤四十二元低於國產花生成本,未來面對貿易開放及自由化貿易,壓力將會與日俱增。如何結合民間卓越加工技術,建立優質品牌,加強育成具本地獨特風味及多元特性品種,確保產業競爭力是未來重要努力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