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024成大研究著作獎.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陳則銘、心理系副教授楊政達,學術研究深入、前瞻,成果豐碩,對科技發展、人文社會帶來貢獻,雙雙獲得2016年中研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陳則銘副教授、楊政達副教授感謝學校提供很好的研究環境,以及一路走來所遇到的師長、學生等等的鼓勵與幫忙,才能獲致突破性成果,得到重要的學術肯定。

電腦的發明以及所衍生出來的資訊科技,其核心技術「電晶體」隨著莫爾定律的演進,似乎已走到盡頭。早在1990年代科學家Datta及Das兩人即提出一種新型態的電晶體模型「自旋電晶體」,被視為邁向下一世代資訊科技的重要關鍵,但這個概念一直難以具體實現。

陳則銘副教授的研究,利用量子點接觸(quantum point contacts)來取代原先概念中的鐵磁性材料,並解決原本架構所遭遇的許多難題;並運用改變電壓來操控自旋電子流,進而成功開發出新型態的「全電性自旋電晶體」,其技術最重要的是,能夠利用電場而非磁場來達到控制電子自旋傳輸的目的,符合現今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

楊政達副教授,專注於探討人類知覺偵測的決策歷程;他在2011年出創新的理論觀點—相對突顯性假說。並將理論結合心理物理學、數理模擬及行為實驗,證實人類的知覺決策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依據當時的訊息的相對突顯性,靈活調整決策策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