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016線索‧安置.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南市府文化局「線索‧安置:空間的身體實踐」作品特展1日上午於蕭壟文化園區酪梨區後方草坪開幕。這次特展由成大建築系與蕭?合作,在學校老師及駐村藝術家的指導下,同學們發揮創意搭建出充滿力與美學的作品,為園區增添一處充滿藝術氣息的休憩角落。

該計畫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讓初入建築系學習的大一學生,用身體及所有感官來體會感受整個空間,嘗試解讀環境的線索後,充分運用空間元素,進行創作及安置作品,並在大量的實體操作中,學習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在傳統的紙上教學計畫之外,提供了一個更積極的可能性,建立跨領域的合作經驗,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做為本市重要的兩個國際藝術村及藝術學習基地,蕭壟及總爺則以自身空間提供支持,為來訪遊憩的市民及旅人們,注入新的視覺刺激、提供不同的藝術風景。

今年度課程由成大建築系林煌迪與葉玉祥兩位老師帶領108級的21位同學,以蕭?文化園區中的一處廢棄火車廂周圍作為改造基地。同學以基本的木頭構造作為主要架構,配合周遭的環境紋理,將此基地轉換成另一個可供民眾聚集、休憩、會議、舉辦工作坊等複合功能的開放空間,為園區營造一處充滿藝術氣息的角落。

除了兩位老師專業指導外,文化局也特別邀請本年度於蕭壟國際藝術村駐村的藝術家李耀生與李承亮於實體搭建的過程中進行創作建議與協助,激盪出更多火花。「線索‧安置:空間的身體實踐」作品本日發表後,將與園區開放時間為週三~日的9:00至17:00(週一及二休館)同步提供參觀,歡迎市民朋友及國人蒞臨欣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