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020鐵製街牌.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 22日透過民眾劉進文的捐贈,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將中西區信義街戰後初期的鐵製街牌重新立回信義街、康樂街口,與現今立於兌悅門之另一鐵製街牌於信義街「前後呼應」,增添懷舊的街區歷史風貌。

信義街鐵製街牌原為臺南市政府交通局於戰後統一採用之街牌樣式,主要用來指示路名及方向,分別於信義街之兌悅門處及信義街、康樂街口各立一座街牌,後因路面整修,信義街、康樂街口之街牌遭到拆除,後由劉進文收購,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於今年接獲劉進文捐贈街牌及復立於信義街、康樂街口之想法後,並會同工務局、交通局、中西區區公所及三合里里長等相關單位共同協商街牌放置處,考量不妨礙人車出入安全為原則,於12月22日復立於信義街、康樂街口。

    捐贈「信義街街牌」的劉進文表示,透過信義街街牌復立,得以看見文化古都對於文化資產的重視,臺南市民不僅看見自己的文化價值,也極力維護日漸消失的庶民文化資產。劉進文曾獲府城工藝獎,擅長神像雕刻、復古式宗教文物雕刻及修復工作。

    文資處表示,經由劉進文的捐贈,且透過交通局、工務局等局處協調,以及本局文化建設科協助復立下,與兌悅門旁的街牌,更完整的保留了信義街於戰後初期的歷史風貌,以及當地居民的歷史記憶。

信義街貫通文賢路、金華路和康樂街,舊稱咕咾石街,清朝時期為五條港之一的新港墘港(因該港主要運送水肥之由,又稱「糞溝墘港」)主要河道,當時河道可直通安平,郊商以船上的壓艙石-咕咾石來築城築街,因此為名。不過隨著五條港的淤積,從前的港口慢慢演變為現在的街道。信義街曾於文化局「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臺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補助辦法」規劃為「兌悅門信義街街區」歷史街區,進行街巷振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