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022文資公平平台.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文資審議.公民會議」21日下午召開結論報告記者會,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以公開抽選的方式,來自北中南共20位公民共參與9月23-24日兩天預備會議」、10月14-15日兩天正式會議」及10月21日共識結論報告書撰寫暨記者會,全程參與並未缺席充分展現公民參與的精神。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薛琴教授與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蕭瓊瑞教授共同提出,說明國內外對於文化資產價值的定義,及如何引入公民參與強化公民對文化資產的認定。而誠美社會企業陳百棟董事長更提到企業如何推動保存陳德聚堂並結合藝文活動讓古厝得以活化之案例。

  從專家學者的提醒,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林崇熙教授表示,文資保存過程包含提報、列冊、審議、修復、活化再利用,而這過程中的公民參與機制確實非常重要,呼籲文化部與地方政府建立文資公民參與機制,這是一條正軌的民主道路。

1021023文資公平平台.jpg

    五天的公民會議後,20位公民整合提出以下五點訴求:1.「改善文資修復機制,擴大公民參與」。2.「深化文資教育工作」。3.「建置全國性文資審議委員人才資料庫」。4.「改善與填補審議程序的漏洞」。5.「建立開放的公民參與平台與機制」。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全促會這幾年協助中央與地方政府共辦理多場公民審議工作,在五天的公民會議裡,確實看見由下而上,全面落實公民參與,這是一個好的公民參與機制。也呼籲中央與地方官員可以不定時的下鄉傾聽民意,並透過審議民主模式,適時與公民有效溝通與對話,讓文資現況的許多疑慮可以在政策上滾動式推動修正。

   最後,此次公民會議不僅讓公民表達對文資的看法,更期望能將會議中所提出的訴求真正落實,並納入即將推動的文化政策白皮書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