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016月之美術館.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曾獲德國紅點設計獎肯定的臺灣藝術燈節品牌「月津港燈節」,已在鹽水小鎮累積近10年的藝術能量。為擴大燈節效益,市府文化局今(2019)年起以鹽水豐厚的歷史文化、生態地景為基底,正式啟動「月之美術館」計畫。即將於23日登場的「月之美術館2019 秋季展-月光之城」,將以6件作品、1項展覽,藉藝術詮釋古鎮歷史氛圍,也邀請民眾參與計畫,讓常民生活氣息一起融入藝術場域,呼應「整個鹽水就是一座美術館」的概念。

    「月之美術館」首辦的秋季展「月光之城」將於本周六(23日)晚上7時舉辦開幕活動,由黃市長偕同貴賓一同揭開序幕。系列活動包括新營在地倉庫市集,雞屎藤舞蹈劇場、Just Jazz樂團、街頭藝人香蕉哥、吳青原和Apple & Vincent也將帶來精采演出,部分展演並搭配藝術裝置一起呈現,帶給民眾不同的視覺感受。

1119017月之美術館.jpg

    文化局表示,鹽水因早期具有天然的河港,曾經在交通及經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作為南臺灣最古老城鎮之一,其場域的特殊性與住民的生活脈絡,造就出鹽水獨樹一格的城鎮風格。本次策展以月光為主軸,作品包含空間裝置、建築構成、數位科技、社區關懷、民俗信仰等不同媒介及設置策略,除了象徵月之美術館呼應鹽水月津港的歷史場域精神外,透過月亮陰晴圓缺的特質,也突顯鹽水人在時代變化的洪流中,卻依然保持行星運轉般如常自在的步調,讓熱血激情的元宵不夜城與平淡優閒的小鎮互相依存並緊緊相扣,在極端的衝擊之間創造出巨大的可能性與特質,構成鹽水發展最特殊也最核心的基調。

    這次以街區為策展主場的秋季展,邀請5組藝術家於鹽水的2條老街和4條巷弄進行藝術創作,作品包括藝術家梁賴昌和其團隊在中山路月津故事館後面設置的《登月計畫-津津十五號》,以建築結構詮釋鹽水歷史的藝術想像,讓觀者看見不一樣的鹽水;藝術家辛綺團隊,以其擅長觀察場域脈絡特性和居民互動交流,創造屬於月津港的光蟲,藉由大型藝術裝置《成長是一棵流光樹》營造螢光絢麗的光蟲世界,傾瀉在整條鹽水一銀巷,令人驚奇;鹽水在地藝術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以整修有成的中正路老街立面,打造時光守護神獸《光陰使者》,融合各家戶的生命故事,傳遞與土地相互連結的溫暖語彙;禹禹另也將古月津八景之一「赤兔望月」帶入連成巷,與在地學童一起創作《連成兔行》,以穿梭跳躍在巷內的兔子和商店旋轉燈,訴說早期商行繁榮的人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