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位於官田區隆田火車站旁的「隆田ChaCha文化資產教育園區」,於今年1月中旬開幕後成為人氣景點,但近來有民眾反映,園區紅磚牆上佈滿白點,以為是當年興建所殘留下的油漆痕跡,南市文資處澄清表示,園區早期是隆田儲運站,為台灣糖鹽雙鐵的交通轉運站,牆上「白華」結晶是珍貴的歷史痕跡。
文資處表示,二次大戰結束後,台灣製鹽總廠為了鹽產的鐵路轉運,於1958年在隆田車站設置鹽倉,存放從七股鹽場與北門鹽場產製的散裝鹽。早期鹽場所生產的粗鹽,會先以「鹽鐵」運往堆置場包裝後,由「糖鐵」運到隆田鹽倉存放,再由「台鐵」接運到高雄港後外銷出口。
園區指出,牆上的白點其實是「白華」,因為鹽倉是紅磚水泥造建築,因濕度較高,使牆面的水泥砂漿吸附水氣,經化學作用後形成「白華」結晶鹽;這些經歲月交替後留下的歷史遺跡,成為園區保留四鐵共構的特色,也造就建物獨特的美感。
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園區內包括台鹽辦公廳舍、宿舍以及位於園區最南側的鹽倉倉庫都是歷史建築,過去每個倉庫估計可容納300至400公噸鹽巴,且屋頂梁柱都是採用台灣檜木,經修復後台鹽辦公廳及宿舍再利用做為園區遊客服務中心及行政辦公室,4棟鹽倉則作為台南市考古遺物的典藏空間,存放台南地區出土的考古遺物。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