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24捉妖護主將爺魂.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家將(八家將或什家將)為發源於臺南府城地區、傳衍於南部各縣市的重要傳統陣頭;據研究,極可能是源自臺灣本土的陣種。家將本為五福大帝駕前將軍,負責驅邪捉妖。文獻中最早出現「八家將」者為1898年《臺灣日日新報》所載:「每八人為一隊則稱駕前八家將,十人則稱什家將」,顯見家將文化在日治初期即存在,且已有固定化編制。

    目前公認最早成立的家將團,為臺南府城的白龍庵五部及西來庵四部,日治時期即活躍於府城各地,團員嚴守戒律、依古禮開面扮裝,出軍時嚴肅而令人敬畏。西來庵事件後,家將團一度於府城地區銷聲匿跡、團員四散各地,但也因此使得家將文化向南至高雄旗山、鳳山,向北至嘉義、雲林地區傳播。

    迄今,臺南仍存在眾多品質優良的家將團,不僅傳承數代,所保存的信仰儀式、面譜服裝或陣法動作,皆具深厚文化內涵。文資處近兩年啟動大臺南地區家將類陣頭的普查暨保存維護計畫,整理過往迄今有資料可考的家將團,共計143團,傳承良好者有56團,足見家將團過去之蓬勃,以及現今傳承之不易。

1120023捉妖護主將爺魂.jpg

    本次普查也首次系統性梳理臺南各地區家將傳衍,包含府城地區向南北傳播的西來庵衍脈、白龍庵衍脈及開基范司堂衍脈;由府城傳自嘉義,再回傳新營鹽水一帶的「振字系統」及麻豆地區的「麻豆將系統」;佳里、將軍、西港一帶,由佳里吉和堂傳播的「佳里吉字系統」;歸仁、永康地區由高雄鳳山、旗山回傳的「旗山將系統」等,挖掘出屬於各地區的家將歷史及宗教文化特色。

    近年藝陣文化重新為各界所重視,若干優質將團也漸扭轉媒體或部分大眾心中的家將形象,例如已登錄文化資產的佳里吉和堂八家將、新化鎮狩宮吳敬堂八家將、佳里鎮山宮吉興堂八家將,團員嚴守紀律、重視傳統,吳敬堂在展演形式上大膽創新,探索屬於家將的表演藝術;今年佳里吉和堂更透過文化局媒合,與成功大學合作開設學分課程,創家將界先例,也獲廣大學子熱烈迴響。

    家將為源自臺灣民間的本土文化,其傳衍興衰不僅述說著百年歷史,也保存各地獨特的將團故事。未來市府將持續輔導將團,推廣珍貴的家將文化,也期待民眾一同來認識家將的莊嚴信仰與生動藝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