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014成大鯨魚化石.jpg

【新南瀛記者黃鐘毅報導】台灣史上最完整鯨魚化石出土,成大師生團隊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今年在屏東恆春挖出台灣史上最完整鯨魚化石,距今超過8萬5千年、全長超過15公尺、完整度高達70%以上的鯨魚化石標本,成果將有助於了解鯨魚如何適應冰河期至今的環境改變。

   科博館地質學組助理研究員楊子睿表示,這次的化石發掘成果為台灣繼上世紀70年代於台南左鎮發現犀牛化石以來,第二次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化石。此鯨魚骨骸全長超過15公尺,肩胛骨、上下顎骨、連續出現的尾椎皆保存極為良好;頭骨雖僅保存後側,但仍算完整。

1205015成大鯨魚化石.jpg

   楊子睿表示,藉由肩胛骨的形態,初步推測這具鯨魚化石可能是距今8萬5千年以上的「晚更新世」的「藍鯨」或是「大翅鯨」,這兩種大型哺乳類也都曾在台灣沿海擱淺過。

   成大考古所周文博為團隊成員之一,他分享位於屏東恆春的頭溝地區蘊藏多種貝殼、鯊魚、螃蟹以及鯨魚骨骸化石,今年初他與當地蒐藏家張玉穆先生前往尋寶,回來後隨即聯絡楊子睿老師一同勘查。沒想到團隊5月初在河谷深處意外發現鑲嵌在地層4根突出地表的肋骨,經初步挖掘,更發現地底有大量骨骼。最重的鯨魚下顎骨長達223公分,重達334公斤。

   針對化石後續處理,楊子睿表示,化石出土後為鞏固結構,需要打上石膏,初期以軍事背包來回人工搬運,鯨魚骨骼化石目前已安全運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而科博館地質學組也將進行清修及研究,未來期待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向更多人分享自然界遺留的線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之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